高中地理讲义 必修一

发布 2022-07-02 18:30:28 阅读 6351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宇宙中地球。

第三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四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

第五讲地球的运动(一)

第六讲地球的运动(二)

第七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八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第九讲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第十讲天气系统及全球气候的变化第十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十二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十三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盐度。

第十四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十五讲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

第十六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十七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1、 半球划分:南北半球—0°即赤道,东西半球—20°w,160°e

2、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3、 飞行问题。

方向经纬网(同一经线、同一纬线、不同经线)

指向标。概念。

三、地图三要素比例尺表示。

大小比较(缩放)

图例和注记。

四、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2、判读(间距、疏密、形状、示坡线、特殊等高线)

3、运用(水系、水文、气候(水热状况、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大坝、码头、公路、引水、农业)

4、相对高度和海拔、坡度、井的深度。

相对高度(n-1)d≤h<(n+1)d

坡度 tanα=h/l

井的深度h=a-b(地下潜水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相对高度式中,要求等高距相同,如果等高距不同,就直接在图上读两者取值区间,再交叉相减。

五、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

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

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第二讲宇宙中地球。

一、宇宙的组成。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

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二、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

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三、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

四、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第三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概况。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是核聚变反应。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提供光热资源;

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

三、太阳大气层结构及活动类型。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地球上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四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波。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三、** 1、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2、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

震中距短;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浅源**;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

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震区交通不便;

诱发其他灾害等。

3、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加强国际合作等。

第五讲地球的运动(一)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

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小时。

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课时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能运用图3.1了解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构成,认识陆地水尤其是人类所能利用淡水资源的有限性。2 能运用图3.2思考分析陆地各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3 能绘画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4 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恒星地球。1 天体 2 星云 3 恒星 4 行星 5 卫星 天体系统 地月系 38.4万千米。太阳系 1.5亿千米。银河系 3万光年 直径10万光年。总星系 光年 94605亿千米。太阳系行星 近及远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水浸地火 土木填海 原有冥王星,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议冥王星从此被...

高中地理必修一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选择题。读表1数据,回答1 2题。表1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1.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2 图4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 b c d 3 下列地形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三角洲平原 b 黄土高原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