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谁是学校例会主角。
时间:5.11 地点:会议室领学人:王涛。
例会是教师集中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学校可以利用这一宝贵的集中时间,让教师来做例会主角。
讲讲教育理想。我们可以在教师例会上安排“我有一个教育梦”的主题演讲活动,请教师大声说出自己的教育理想。每个人都有理想,绝大多数教师更是满怀教育激情。
宣讲自己的理想,无疑是一次很好的表白,也如同立下铮铮誓言。教育实践中难免有波折与坎坷,理想是帮助教师走出困境、战胜挫折的一剂良药,不时宣讲自己的理想,如同不断给机车加油,让前行充满正能量。每个人的教育梦想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聆听他人的梦想,也会使其他教师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感召。
形成共同的教育愿景,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所期盼的。让教师不时说说教育理想,会帮助团队形成热爱教育、甘为人梯的浓厚氛围。
谈谈读书体会。教师例会是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好平台,每学期可用多次例会时间,举办“我读一本教育名著”活动,把教师推向自主研究、自我对照、自行反思借鉴的提升轨道。读书交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组内全体教师交流,推选出一名大会交流的教师。
第二步是各组教师代表将全组交流概况和个人学习心得带到大会上交流。学校设计“读书交流评价表”,由全体参会教师做评委,共同打分推选出奖项的获得者,并在表中填写“最难忘的一句”“最亮的一点”“可以更好的一处”。第三步是在再次例会时,可将评价表张贴在会议室中,激发教师读书动力。
说说教育经验。教育智慧常常蕴藏在每一位教师周而复始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可挖掘本校教师资源,利用每周例会前10分钟,开展“经验共分享”交流活动。
有的教师介绍特色专题,有的班主任谈班级管理方略,有的教师介绍听课、学习的心得体会……这项活动可给予教师更多展示自我、增进彼此了解的机会,给予每个教师开阔视野的窗口和提升自我的平台。
评评教学质量。我们可尝试在管理者评价教学成果的同时,让教师做自评。既请他们自我反思,更允许大家自我赞美。
在学校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基础上,还可增加教师自评这一环节,将三者整合成学校的学期、学年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每次教学质量分析会上,教学管理者与学科组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可分别登台做质量分析与评价。丰富的角度会打开视野,多样化的工具会更加充分地诠释教育现象。
人人拥有评价权,人人皆可评价,便可激发教师提升教育质量的内驱力。
学校例会让教师做主角,“学校是每一位教师的”就会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3年3月22日第5版)
6.教师专业成长要有三种意识。
时间:5.19 地点:会议室领学人:杨有志。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成长是职业的必需,可很多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专业成长当作工作负担,看成生活压力。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甚至干扰到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样的状况长期存在,于己于学生于社会都是不利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缺少专业成长的三种意识,即成长意识、展示意识和作品意识。
成长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出发点。缺少成长意识,教师的一生都将碌碌无为,甚至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自己也将在煎熬中结束职业生涯。不管起点有多高,只要不学习、不进步、不成长,都将被时代抛弃。
有一个北师大的毕业生,到一所初中任教,本以为“手到擒来”,甚至不用备课也可以把书教好,结果不到三个月,就被家长投诉,被学校换掉。这个教训是惨痛的,也给他的职业生涯敲响了警钟。一个知名的高级教师,不仅对学科教学胸有成竹,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他因为与校领导间有误解等原因,就放弃了专业成长,不再继续学习,结果在学生评教中被评为最不受欢迎的教师。
这些事例说明,起点的高与低都不是决定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只要有教育情怀,不断地学习成长,成长后有反思,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是迟早的事。在教育界,有一个“中师生现象”,就是最早毕业的那些中师生,尽管他们的学历水平不高,但却在教育界引起轰动,他们中有学科领袖,也有知名教育专家。
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起点学历不重要,不断成长的精气神才是教师文化底蕴的根基。
展示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没有展示意识,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动力不足,进而倦怠,直至被抛弃。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研讨展示周活动坚持了几十年,教师参与的热情一年高过一年,每个学科组、每个教师都竭尽所能展示,这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研讨展示周上,总不参加展示的教师,专业成长就会出问题;教育生涯出现过波折,及时觉悟的,曲折后又追了上来;总不觉悟的,就会被历史淘汰,这就是一个学校的教育生态。有一个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很好,可就是有家长,不让他上初三任教,怕耽误自家孩子的前程。这个老师不服输,决定在教育教学研讨展示周上露一手,既让几百个同事看看,也邀请家长来观摩,自己的教学功底到底咋样。
他精心准备,结果一炮走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家长的定心丸。而另一位曾经特别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由于多年懒惰倦怠,没有展示意识,专业成长几近停滞,学生反映他的问题,他不但不接受,反而尖酸刻薄,鄙视学生,最后酿成自己教育生涯最不光彩的事件,被全体学生家长扫地出门。这样的教训,每个教师都应该引以为戒。
作品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落脚点。没有作品意识,教师专业成长就会遭遇高原反应,进而停滞不前,影响发展。教师的作品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媒介上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并能广泛传播,深刻影响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人;二是在专业展示台上生动演绎自己讲的课、管理班级的作品及引领同行的专业原创作品,让作品成为诠释自己教育梦想的标的物;三是在学生成长的漫漫长河中,用爱心、理性和包容的人格魅力成就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这是为师者的终极作品,不求惊天动地,但求润物无声,确保每个学生的成长目标都基于个人的最好发展、都基于社会的稳定和谐、都基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一定要有作品意识,一定要有落脚点,一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可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才可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答卷。
有了这三种意识,教师专业成长的状态就会发生根本变化。从出发点到生长点,再到落脚点,处处彰显师爱的善意表达、师情的温暖珍重和师魂的不断升华。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三种意识的魅力所在。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3年4月13日第11版)
7.条条大路通罗马。
时间:5.26 地点:会议室领学人:王立安。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向西,取得真经;八仙一路向东,找到了蓬莱仙境;***主席率领工农红军,一路北上,找到了解放中国的道路;***南下改革开放,在南海边画了个圈,贫困的国土变成了彩色的画卷……古往今来,多少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
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老师不就是唐僧、八仙、主席、总设计师吗?已故著名特级教师、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孙维刚,深谙教育真谛,用知识树、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深刻性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他用“结构教学法”带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快乐驰骋,创立了“结构教学思想”,走出了一条属于他的教育之路。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吉林,看到“孩子学得苦,老师教得累”的教育现实,提出要让“儿童主动学、乐学、提高教学质量,获得全面发展”。
她几十年如一日,苦苦探索,从探索情境教学到拓展情境教育,再到构建情境课程,创立了“情境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铺满荆棘又鲜花盛开的教育之路。这样的例子、故事举不胜举。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郭学萍老师的“创意写作”、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东西南北中,他们选定了一个方向,或是几年、十几年,也或是几十年,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走出了一条阳光道,走出了一片艳阳天。
有的老师也许会问,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好像路都被别人走了,我能走出什么新路呢?首先,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不能开辟出一条自己的教育之路,可以选择他人的成功之途走向广场,走向罗马。不是非得要独树一帜的。
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意味着有规律可循。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做好相关教书育人工作,对于大多数普通教师而言,已经是完成了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其次,我想表达的是,世间发明千千万,好像该发明的都发明了。
但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发明的步伐。每天依然有那么多的发明诞生。同样道理,教育主张、教育思想,仿佛已经繁星满天,然而当一颗颗星星冉冉升起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光芒四射。
我是语文老师,我经常和其他语文老师开玩笑说,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被别人选走了,不是还有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东北方吗?你看,韩兴娥倡导海量阅读,薛瑞萍就来了个日有所诵,不也风生水起吗?蒋军晶研究群文阅读,丁慈矿就来了个“对课”研究,朱文君搞了个“小古文教学”,不也名扬全国了吗?
选择不是问题,关键看你有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念与决心。如果你是小学语文教师,你哪怕就是领着学生积累成语、积累谚语,六年坚持下来,也会让同行刮目相看。
同样研究小学习作教学,特级教师管建刚用“班级作文周报”独树一帜,凝练成《管建刚作文教学的革命》;青年才俊何捷老师,寓教于乐,提炼出《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罗列这么多例子,就是想说,地上的路真的很多,就看你有没有用心在走。
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道理,教育教学上的探索,我们不能指望搞个三五年,就扯起一面旗,树起一个杆,创立什么流派。教育教学的探索是非常艰辛的一项事业,在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不断掘进的过程中,会有荆棘,会有曲折,甚至会有失败。
有时,可能还需调整方向,从头开始。另外,在朝前探索的过程中,不是一开始就很明晰的,更多的探索,是在不断实践、反思、总结中慢慢清晰、提升与完善的。
通往广场的道路不止一条。名师大咖们在教育这方天地里,策马驰骋、纵横捭阖,开辟出了一条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又该如何披荆斩棘,带领学生去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呢?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3年4月26日第9版)
8.教师当常怀敬畏之心。
时间:6.2 地点:会议室领学人:杨有志。
人生在世,存乎一心,心之所系,在于有所敬畏。孔子讲,君子有三畏,一畏天命,二畏大人,三畏圣人之言。西方哲学家康德说有两件事物令他始终敬仰,即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这些哲理性的语言无不深刻揭示了敬畏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徒的敬畏是人对上帝的敬畏,伊斯兰教徒的敬畏是人对真主的敬畏,佛教徒的敬畏是人对佛祖、佛法的敬畏。教育的敬畏则是对真理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
当教师一定要常怀敬畏之心。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心存敬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教师要科学教学、民主教学,顺势而为,依规而行;不能今天一个“新招”,明天一个“方案”,后天一个“章程”;不能独断专行,自以为是;更不能有“拍脑袋决定,拍胸口推行,拍巴掌总结,拍屁股走人”式的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对学生这个鲜活的生命体心存敬畏。现在都说“以人为本”,其实很多人并不懂“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批判宗教神学的核心理念,它标志着人的觉醒和人性的复苏。
教师对学生心存敬畏,就是要以开阔的视野,从历史的高度,关注学生一生的幸福,由此关注教育的现实与未来,每时每刻把学生的尊严与权利、学生的自由发展看得高于一切;应该像《雨花石》歌词写的那样——“千年以后繁华落幕,我还在为你守候”。
教师必须对非教育现象保持高度警惕。由于对教育缺乏应有的敬畏和尊重,导致教育领域**现了许多非教育现象。
比如,借着改革的幌子,可以不备课,可以不改作业;以质量为借口,可以不尊重学生,可以让学生陷入“题海”;以安全为托辞,可以把学生禁锢在教室,可以不组织活动,等等。教师还是要有胆量和气魄,敢于抵制各种“非教育现象”,不能有羊群效应式的随从心理,也不能有因噎废食式的胆怯心虚。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有位著名的教师曾经说过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新课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 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与结局 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编号 学校。教师。年 月 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有位著名的教师曾经说过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新课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 如...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7 由 挑战者 向 应战者 转变。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8 由 蜡烛 向 果树 转变。中国的传统文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