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
五、七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②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③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
藏簏④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⑤及两弟⑥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⑦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
”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夫!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一日,孝廉御史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
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
”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
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
袁中道《龚春所公传》)
注】 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有灵岩山,山下玛瑙涧产五色文石,**不菲。
②净练:洁白之绢,比喻江水。③小李将军:
李昭道,画家。④簏:小篓子,用于放置笔墨纸砚等。
⑤诸舅:指龚仲敏、龚仲庆等。⑥两弟:
指袁宏道、袁中道。⑦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字容卿,号春所,官至河南布政使(本文称方伯,是沿用旧名)。
退休后与诸子孙唱和,推为南平(诗社名)社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家江上上:方位词,表处所。
b.一类雀卵类:类型。
c.一老翁向予戟手戟手:用手指人。
d.俱以游倦晏起晏:晚。
答案 b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龚春所公童心未泯的一组是。
余尝拾取数枚归忽小艇飞来指麾江山,旁若无人
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何为遂弃老子耶遣使持诗遍示诸人。
abcd.③④
答案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石滩”,顾名思义,就是说河滩上有许多五色石子。
b.袁宗道的文章除了记叙到石洲游玩,描绘洲中美景外,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
c.锦石滩的五色石子千钱一枚,十分珍贵,可是袁宗道却视为普通石子,可见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d.在袁氏兄弟笔下,龚春所公童心未泯,能与儿孙辈同嬉游,共唱和,一家人其乐融融,十分和谐。
答案 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译文: 2)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
译文: 答案 (1)(我就把它们)放在小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吧。(关键词:“数”“易”“重”)
2)(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关键词:“若等”“谩”)
参考译文】我家住在江边。江中心被水流冲出一个石洲,长度大约有五七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玉一样洁白,有的像玛瑙一样红里透黄,晶莹剔透,如同现在珍贵的六合石子,千文钱一枚的那种彩色石子,数都数不清。
我多次和朋友乘船登上那个石洲(去洲玩),洲的周边是清澈如练的江水,洲上面开满了鲜花,我们依次坐在洲上,仿佛置身于仙岛之中。我曾经捡拾几枚彩石回家,一枚像颗鸟蛋,中间有黑、黄两种颜色;一枚像块圭玉,纯青色,有几道红色斑纹,宛若秋天的晚霞;还有一枚,黑色质地上布满金色的花纹,大概像小李将军李昭道笔下的山水人物画。苏东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有过记载,(我)觉得这些石子很一般。
(我就把他们)放在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吧。
有一天,我偕同几位舅舅和两个弟弟到洲上去游玩,忽然有一条小船飞速驶来,一老人家用手指对我指点着,到了洲边才看清是外祖父方伯公。(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
”第二天,他送过来《游锦石洲》诗歌一首,用蝇头小楷在诗的后面写道:“我已老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如果能给我修改一下,即使一个字不保留都可以。”
唉!这次回家去,想再次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经做不到了!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有一天,孝廉御史偕同我大哥及几位外甥去石洲游玩,因为春所公年纪大,不便来来往往奔波,就没有邀请他去。我们到了石洲,正准备一起饮酒,捡拾彩色石子,不久就看见雪白的浪花中有只小船快速划过来,船上有个老人家坐在矮凳上,指点江山,旁若无人。我们纷纷猜测那是谁。
靠近一看,原来是春所公。船已靠岸,春所公在船上大声喊着:“为什么就扔下我一个老头子啊!
”登上石洲,他就在洲上打了几套拳,来表示(他)勇武(不减当年)。大家(看了)都大笑起来,很是高兴。到了深夜(我们)才回家。
约好分头去写文章记述这次石洲之行。春所公回家后,诗已经写好了,就在灯下用蝇头小楷抄录下来。第二天清晨,他派人拿着他的诗作一一送给我们看。
(大家)都因为游玩疲倦很晚才起床,没有写出一个字,都(不好意思地)大笑起来。
袁中道《龚春所公传》)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龙洞山农叙《西厢》①,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易尝不读书哉!
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有言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
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再。满场是假,矮人何辨②也?
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节选自明李贽《童心说》)
注】 ①龙洞山农:或认为是李贽的别号;或认为是颜钧,字山农。《西厢》指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
矮人何辨:这里以演戏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无法分辨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知:知道。
b.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遽:突然。
c.道理闻见日以益多日:一天比一天。
d.言虽工,于我何与工:精巧。
答案 a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失去童心的表现的一项是。
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 ②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古之圣人,易尝不读书哉
所有言皆闻见道理之言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 ⑥满场是假,矮人何辨也。
abcd.②③
答案 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掉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完整的人格。
b.童心的失落,责任完全在于人在后天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这些知识一经进入人的心灵之后,人的童心就失去了。
c.懂得道理、掌握知识越多的人,越能明白美名的好处,于是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美名,从而失去了童心。
d.失掉童心的人,说话时以知识道理为本心,说的话就成了知识道理的翻版,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之言。
答案 b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译文: 2)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译文: 答案(1)所谓童心,是绝对凭借纯洁真诚而待人处世的纯正的心,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的一颗本真的心。(关键词:“绝假”和判断句形式。)
2)(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好而溢于言表,不是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那么)想要从他嘴里听到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最终也不可能。(关键词:“章美”“笃实”“卒”及假设句式。)
参考译文】龙洞山农在为《西厢记》写序时,在末尾说道:“有识之士不以为我还有童心的话,就可以了。”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就是认为不该有真心。
所谓童心,是绝对凭借纯洁真诚而待人处世的纯正的心,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的一颗本真的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掉真心,也就失掉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失掉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童心突然失落了呢?
在人的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大量的感性信息,而这些后天得来的信息一经进入人的心灵之后,童心也就失落了。长大之后,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而这些后天得来的道理一经进入人的心灵之后,童心也就失去了。久而久之,懂得的道理、掌握的知识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益扩大,见识增长,从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于是童心就失去了;知道恶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于是童心也就失去了。
人的知识、道理,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白仁义道德才获得的。可是,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是读书识理的人呢!关键在于,圣人们不读书时,童心自然存在而不失掉,纵使多读书,也是为了能守护童心,不使失去。
绝不像后来那些求学者,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蒙蔽了自己的童心。求学者们既然会因为多读书懂道理而阻塞童心。那些圣人又何必要热衷于著书立说以至于迷人心窍呢?
童心一旦阻塞,说出话来,也是言不由衷;参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失掉根本的原则;写成文章,也就无法诚信畅达。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好而溢于言表,不是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的话,那么从他嘴里连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也听不到。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他童心已失,而后天得到的知识道理却进入心灵的缘故。
2024年高考语文考点练习 文言文阅读之史传类 二十二
五 08成都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 4题。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 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 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至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
2024年高考语文考点练习 文言文阅读之史传类 三十二
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题。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命驰驿四方,聘名士王鹗等。又令蒙古生十人,从璧受儒书。敕璧习国语,译 大学衍义 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宪宗即位,...
2024年高考语文必备考点 文言翻译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 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 草木 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分析主干,古人 鸟兽 是主语,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中 古人 与 观于 鸟兽 是一种主谓关系。往往 是副词,有 是动词,作谓语。得 就应该是宾语,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