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华黄美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24年第09期。
摘要】2024年高考18套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命题虽然各具特色、五彩缤纷,但仍然可以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材料平实,考点全面,回归书本,稳中有新。高考文言文命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可以从研究包括2024年试题在内的以往高考试题的经验中,获得下一年度命题的可靠信息。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试题命题特点连续性稳定性趋势。
综观2024年全国及自主命题省市的18份文言文试题,虽然命题各具特色、五彩缤纷,但认真分析,还是可以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材料平实,考点全面,回归书本,稳中有新!
一、取材史传,紧扣浅易,也有旁枝逸出。
从取材类型看,今年材料类型和去年差不多,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诸子散文与**体裁的出现,将给文言阅读带来新的视野和出题空间。
1)全国18份文言文试题,其中13份试题仍然沿用旧制,取材于《二十四史》,紧紧锁定“人物传记”传统,延续了前几年的平易浅近的特色。如全国ⅰ卷取材《宋史·廖刚传》、北京卷取材《汉书·韩延寿传》、辽宁卷取材于《隋书·韩擒虎传》、江苏卷取材于《后汉书·吴汉传》、四川卷取材于《明史·郑濂传》等等。从题量、分值、考点甚至标准都体现了一种相承与传递。
2)另有5份文言文试题跳出了现有的框架,选材文体多样化。这主要是指自主命题省份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表现。2024年选材最具有特色的当属重庆卷取材于诸子文章《晏子春秋》,相对于传统材料,重庆卷体现出在选材上给考生增加了难度;山东卷着眼于**,取材于《聊斋志异·张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材料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客观上缓解了考生的心理压力;江西卷取材于历史文献《左传》;天津卷选择了哲理性散文《墨子·兼爱中》,湖北卷也沿用散文文体,取材《文宪集》。
二、考点全面,题型稳定,考查回归书本。
1.文言实词的考查。
从题型设计来看,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遍采用的传统的选择题形式,另一类是以上海卷为代表的填空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人谁肯固矣()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4)侃率之以乘城()
填空形式的出现,不仅是对考生记忆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对考生把握知识的准确度的考查,其难度高于选择题。
从考查范围来看,仍是对“常见实词”的考查。包括古代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常用或不用的,如:
全国卷ⅰ中: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山东卷中: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江苏卷中: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壁:营垒。
江西卷中:a.吾不克救也克:能够。
b.郑伯如晋如:到……去。
湖北卷中: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另一类是对古今异义词语的考查,如:
北京卷中: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
江苏卷中: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浙江卷中: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
第三类是对实词活用现象的考查,如:
山东卷中:a.隐畜甘脆饵诚饵:给……吃。
以上三类考查重点都为“在文中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纲中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同时,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也是需要学生认真记忆的,如:
江西卷)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以上四个选项均来自于课本,我们可以看到江西省出题风格开始回转于对书本的基础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夯实基础。同时,回归书本,降低实词考查难度,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2.文言虚词的考查。
虚词的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纵观2024年对虚词的考查,更是紧扣课本。
出题方向上基本分为三类:
1)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如:
湖南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①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①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①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①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如:
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
3)对一个虚词的单独考查,如:
上海卷)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4)对虚词在句中结构作用的考查,如:
广东卷)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b)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3.人物形象分析及文章内容理解。
人物形象分析采用的题型一般是给出5—8条“信息”,排列编为四组,要求学生选择出能够体现传记对象(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和行为特点等信息的一组。北京卷、辽宁卷、山东卷、江苏卷及湖北卷等大多数考点都采用此类考查方式。
上海卷在考查此题时采用填空形式,客观上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的要求。
全国卷ⅰ、ⅱ和重庆卷则采用以下四个**项的形式,如:
全国卷ⅰ)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b)
a.顺昌民以刚为命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此考点的命题方式或将原文分成四个小部分,四个选择项,每项概括一个小部分的内容,从中选出概括不准确的一项,如天津卷、江西卷、山东卷及江苏卷等大多数试题。或者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或指定的局部内容),分列出四种不同的概括,从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如广东卷。
这类试题中的错误项,常常在大体正确的句子中设置一二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意正确判别。
从各个试题来看,这两道题型基本沿袭旧的考查体例,没有很大变化。
4.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题这几年来,考的分值比较大,集中于8—10分之间,但是难度不是很大,而且也有回归课本的倾向。
从2024年到现在,高考命题的文言文翻译题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文言特殊句式,出现最多的是倒装句与判断句,词类活用更是普遍涉及。在翻译过程中对语句通顺尤其看重,分值较高,如:
辽宁卷)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答案:(1)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
”众人都四散逃跑。(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
(译出大意给3分;“厉然”、“惶恐”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译文:(1)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得分点“故”为“原来”、“谢”为“推辞”,各1分,语句通顺2分。)(2)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得分点“发”为“打开”,“置”为“丢弃”,“以”为“认为”、“至行”为“崇高品行”,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024年高考文言文命题趋势
第二节 2016年高考文言文命题趋势。一 高考试卷分析。1.纵向比较。附录 2010 2015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及新课标卷 文言文汇编。2.横向比较 2015年 三 考查角度分析。从以上历年高考情况纵向 横向分析,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分值有所增加,分值大约19 26分之间,占高考总的15 ...
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及评析
作者 陈爱娟。语文建设 2012年第08期。一 试题综览。2012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对文言文的考查,基本上没有脱离考试说明的要求 除了规定背诵篇目中的 识记 外,其余多归入 理解范畴 而且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单独命题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而 乎 乃 其 且 所 为 ...
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专题 文言文阅读。知识交汇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5种 1.实词解释。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那么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