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基层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zyyxh/t4~49──2008)。
心悸为主要症状,病人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疾脉、数脉、涩脉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指南》(acc/aha/esc制定,2023年)。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昕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问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
按发作频率分类。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按形态分类。
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
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
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4)病情分级:myerburg室性早搏危险程度分级。
二)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证: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心烦,自汗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2、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3、阴阳两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或盗汗,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结代。
4、痰瘀互阻证:心悸怔忡,胸闷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质淡紫或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
5、气滞血瘀证: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6、痰火扰心证:心悸,呕恶,口苦尿赤,痰多气短,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推荐方药:生脉散加味。生晒参、麦门冬、五味子、黄精、百合、天门冬、生地、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先煎)、炙甘草。
中成药: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
2、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茯神、远志、木香、炒枣仁、石菖蒲、浮小麦、炙甘草。
中成药:归脾丸、安神补心胶囊等。
3、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血,通阳复脉。
推荐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阿胶(烊化)、桂枝、当归、黄芪、元胡、甘松、炒枣仁。
中成药:心脑欣丸等。
4、痰瘀互阻证
治法: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生地、川芎、当归、赤芍、瓜蒌、元胡、甘松、苍术。
5、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理气通脉。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当归、生地、牛膝、桔梗、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枳壳、酸枣仁、鸡血藤、丹参。
6、痰火扰心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昧。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丹皮、郁金、远志、石菖蒲、焦山楂、全瓜萎、胆南星。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三)针灸**
1.体针**
主穴:内关、神门、心俞、膻中、厥阴俞,每次选用2~3个穴位。
配穴:气虚加脾俞、足三里、气海;阴虚加三阴交、肾俞;心脉痹阻加膈俞、列缺;阳虚加关元、大椎;痰湿内蕴加丰隆、脾俞;阴虚火旺加厥阴俞、太冲、太溪。
患者取卧位,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20~30分钟。
2.耳针**
选穴:心、交感、神门、皮质下、肝、内分泌、三焦、肾。
方法:每次选3~4穴。中度刺激,留针30~40分钟。留针期间捻针3~4次,每日1次。
四)西医**。
西医根据患者不同疾病在一般内科支持**的基础上可给予原发病**及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等药物应用,如普罗帕酮、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胺碘酮、硫氮卓酮、沙丁胺醇、肾上腺素等,一些疾病还有特殊的**方法,如阵发性室上速、心房纤颤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术。心房纤颤如果无法转律,部分病人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并服药控制心室率。
五)护理 起居:居室环境安静;生活起居规律,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饮食:应适当的饮食调养,可辨证选用红枣、莲子、银耳、黑木耳、牛奶等食品。水肿者,低盐或无盐饮食,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量。
戒烟忌酒,限制茶、咖啡的饮入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体胖者应清淡饮食,忌肥甘厚腻多形之品。
调整心态,减轻紧张情绪,避免精神刺激。当病人心悸发作时,患者常心情恐惧,最好有人陪护,使病人心情放松,情绪稳定。
三、双向转诊流程。
一、向上级医院转诊条件。
1、严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myerburg分级》3级),特别是目前药物**不能缓解症状者。
2、经无创方法评价为高危患者(不论myerburg分级)。
3、心脏停搏存活者。
二、安全转诊的方法、步骤。
1、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员,通知上级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2、向家属说明病情、转诊的必要性及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高危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由熟练的医务人员陪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开通静脉通道、给予吸氧、扩冠等初步处理。
到达上级医院后,做好交接,介绍病情、途中情况及处理等,填写转诊记录单。
三、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诊治。
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在上级医院诊断已明确,**方案已确定,临床症状已控制,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回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继续口服**,心律失常二级预防并随访。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2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西医疗效判断标准:参照2023年全国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常见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标准》制定。
显效:室早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ecg示<5,次/分,dcg示:<30次/小时)。
有效:室早发作减少60%以上(时间和次数)。
无效: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参照许冬梅《施氏砭术综合****心悸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2、西医疗效评价: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及ecg、dcg的结果评价。
3、生活质量评价:生活质量量表(sf-36健康简表)评分进行评价。
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一 诊断。一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 学 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8n0n0n0msrb5e2rgbcap 1 病史 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
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一 诊断。一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 学 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8n0n0n0msrb5e2rgbcap 1 病史 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
实用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1.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钠盐摄入小于6g 天,避免浓茶 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2.对于需用药物控制血压的,严格遵医嘱用药,监测血压,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常用降压药及不良反应 利尿剂 排钾利尿剂主要有氢氯噻嗪 呋塞米注意监测血钾,观察有无低钾反应,增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