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 全国二卷

发布 2022-03-28 08:13:28 阅读 7281

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4年的全国二卷英语试题无论从题型设置上还是试卷布局上都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

1. 今年的试题取消了单项填空这个题型,取而代之的是语法填空。语法填空虽然与单选题分值相同对,但对学生基础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由 “单句”层次过渡到了 “语篇” 层次,考察的方式更为灵活,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改错题的分值也没有改变,但是考查的方式却由原来的从文章的每行找出一个错误(有一行是没有错的),变为在整篇文章所有的句子里面找错误,每一句话最多有两个错误。这也是充分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题目,对考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3. 增加了七选五这个新的题型。试题模式为:

给出一篇缺少5个句子的文章,对应有七个选项,要求考生们根据文章结构、内容,选出正确的句子,填入相应的空白处。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这三个新的题型之外,其它的部分(包括听力、阅读、完型、作文)都是遵循之前的考查模式,都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语言、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而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试卷选材贴近生活,题材新颖。以下是我对该试题的分析及相应的备考建议:

考点一听力理解。

命题特点。听力测试的语言材料口语化,听起来自然真实,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听力测试材料用词浅显,结构简单,基本没出现超纲词,平均每句约8个单词,没有复杂的从句。

这些对话及独自涉及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真实生活场景、学校生活、购物、旅游、人际关系、就餐、打**、问路、看病、邀请等。听力考点更全面,测试了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听力考查难度略有增加,主要体现在听力材料加长,语速加快,直接听到答案的9题左右,间接的、理解推理的,主旨等题11题。

备考建议:1.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精听就是在高度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尽量把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完全听懂,泛听指广泛地听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和不同**渠道的声音材料,在听力训练时,要力求做到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课上精听,课下泛听,精听抓“质”,泛听抓“量”。精听与泛听,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而在适当时期有效结合,听力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2. 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

听力训练应贯彻于每个教学环节中,每周定时抽出一定时间集中进行听力训练,做到“常”听但不“长”听。多听在于经常听而不在于一时长时间地听,每次集中听半个小时较好,隔一定时间再听,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听、说、读、写相结合。

① 听:在听完一段录音材料后老师可以就所听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把听与说有机结合起来,以说促听。

② 读:即大声朗读或快速限时默读。大声朗读可以使学生纠正自己的发音,提高朗读技巧,培养语感。限时快速默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③ 写:即听写;是听力训练中要求较高的一种形式,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所学材料的部分段落进行听写,平时既训练学生听的精确度及写的速度,又要培养他们拼写单词及遣词造句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

4. 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礼仪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会对听力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针对学生的自身的心理因素,为提高听力水平,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上好听力课的信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上听力课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消除恐惧畏难心理,而全身心的投入。最后,还应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将他们的心理最终调整到最佳状态。

考点二阅读理解。

命题特点: 今年的阅读理解题在选材上风格基本保持不变,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信息量大,选材现代化、生活化,突出实用性,短文话题新颖,内容丰富,在考查考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考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如24题、28题),着重考查考生获取事实细节(21题、23题、33题、34题、35题)、推理判断(25题、26题、29题)、归纳概括主旨要义(28题)以及猜测词义(22题)的能力等。

备考建议:

备考阅读题,仍然要像往年一样关注社会热点,如:环境保护(气候\减排-co2\污染);人物及作品;科普文章;民生(增收\医疗\社会保障\物价-房价等\消费。)运动与保健(传染病);人文关怀(关心弱势群体\心理疏导\缓解社会矛盾…);自强不息(就业\自主创业);合作共赢(共度难关);人身安全(食品安全\防范安全事故)……

1. 阅读是“重中之重”,要想在完型和阅读中有所突破,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精读和泛读一定要相结合,可以固定一节阅读课,教会学生掌握跳读、寻读、略读、细读等技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进行限时阅读训练也很必要。

2. 阅读分程度做。新课标高考中阅读总体难度不大,学生应注意多读、多练。

多读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材料,多练习长句的翻译以及注意寻找试题的答案在文章的体现,做到有据解题。不同层次的同学要针对自己的真实水平做题提高,阅读时一定要长难句的精读与文章的泛读相结合。加强长难句的精细化分析,在真正提高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力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考点三七选五。

命题特点:

1. 该类题型要求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有三句并不是完整的句子)选出五个能填入文章空处的最佳选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2. 该题备选项可分为:

1)主旨概括句(文章整体内容)

2)过渡性句子(文章结构)

3)注释性句子(上下文逻辑意义)

其多余的两个干扰项也往往从这三方面进行设置,例如主旨概括句或过于宽泛或以偏概全或偏离主题,过渡性句子不能反映文章的行文结构,注释性句子与上文脱节等。

解题关键:分析篇章结构,把握全篇文脉是阅读填空题解题的关键。

句子 --语段 --段落---语篇 --篇章

理解:意义,关联词

从逻辑意义上来看,语段的句际关系可分为平列、顺序、层递、转折、总分、解释、因果等关系。构成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有时可以包含一种以上的句际关系。

文章的语句间的组合,除了从语句间的意义关系分析外,还可借助句子之间的连接性词语来把握,因为连接性词语能表明这个语段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是:

承接关系(如so, therefore, thus, henc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等)

平列关系(如first, second, third;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rst, next, then;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to begin with, to conclude等)。

转折关系(如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still, though, yet, in spite of, at any rate, in any case, whoever, whatever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by contrast, in comparison, by comparison, conversely, otherwise等)。

层递关系(如also, further, furthermore, likewise, similarly,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too, either, neither, notbut, not onlybut also等)。

在分析语段层次时,可以借助句际间的连接词语作出判断,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真正体会句际间的意义关系,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语序上去发现断续点,理清层次,好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晰,只有层层入手,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对一个语段或语篇的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对语篇:

1)通读整篇文章,把握整段语脉,理出文章的中心。

2)详读段落,在短时间内,找出每段写作内容的关键词。明确各段的主题句或主旨大意。

3)除中心词、关键词外,将所有句子按意义分出层次。

4)检查核对层次划分有无错误。如一篇文章或语段有几个句子单位,几个层次,特别是长难句构成的语段层次是否明确。

2. 对选项:

定位选项,明确各备选选项的含义,抓住其关键词语,根据文章整体结构与具体内容,将选项填入文中,填写时尤为注意各选项**现的句子衔接手段及句中的衔接标志词。(在定位选项时,要特别注意空格上下段的写作内容,以及空格上段尾句和下段首句的结构和意义,如果带入选项后,发现文章写作线索中断或是前后矛盾,应更换其它选项。)

3. 检验:

1)通读复检,将所选答案代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重点考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构。在完成选项定位后,应通读全文,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完整,语义是否连贯合理、各段落内容是否紧扣主题,语篇结构是否通顺连贯、具有一致性、合乎逻辑,写作思路是否清晰明了,格式以及用语是否恰当贴切,从而判断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对相近选项的对比分析,个别干扰项由于与某个正确选项的内容相近具有很强的干扰性,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甄别,排除干扰,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2)确定排除,研究多余选项,确定排除理由,最终确定答案。

考点四完形填空。

命题特点: 实词为主,虚词为副全面考查考生英语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词汇辨析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等。在做完形填空题时,一定要把握短文的主题(59题)。

完形填空题不是语法填空题,而是要在把握整个语篇和具体语境中作出最佳选择。注重考查词汇在语篇层面的准确应用(42题、45题、49题、57题),突出语境对最佳选项的决定作用,促使考生答题时从语意入手,巧妙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完形填空。重点考查考生对语意、语境、语篇的深层理解,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4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试题分析

2006年高考英语试题 全国卷 2 试题解析。一 单项填空 6 情景会话题。对方问今天能否完成报告,回答人不很确定,故说 我希望如此。其它选项均答非所问。7 句型结构题,考查祈使句的反意问句。除以let s开头的祈使句外,其余祈使句均用 ill you,据此可排除其它项。8 考查形容词比较级用法,题...

2024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析

2018高考英语。试题 答案 分析 全国1卷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试题整体难度与往年大体相同。无论从题目的难度,还是题型的设置上,基本都延续了2017年的出题模式,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型稳定,同时继续深化对英语实际使用能力的考查,相对弱化语法,加强阅读,应用文写作愈加体现交际功能和中国...

2024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析

2014年高考英语做了重大调整,2015年调整后的高考英语试题进一步成熟和定型。改版后的英语高考试题突出了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查。基本形成了一种以语言接受能力为测试重点,兼顾适当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考试。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1 重点考查语言的接受能力。试题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