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考 安徽卷 语文试题解析 2

发布 2022-03-27 13:13:28 阅读 8989

2023年全国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 (2)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23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23年,我们激情飞扬。

【答案】d【解析】本题吸取了浙江卷的考查形式,应该说更具理性化。因为当今学生用错字主要是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不辨析词义而乱用同音字词造成误用。a项的波滔是波涛的误用,b项的头酬为头筹的误用,凸显突显只是词义有区别(前为清楚地显露,后为突出地显露),字形都是正确的。

c项不黯世事应为不谙世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答案】a【解析】a项特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很恰当。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c项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d项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

【答案】d【解析】a项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b项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歧义。c项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缺少宾语。

但d项中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并列关系在当下语言运用中实属罕见。从语法的角度说,如果以……为……不止一个,可以在开头用一个以,后面的以省略。如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也可说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但本人觉得都是以……为……的格式并列在一起,再多也没什么。

问题是前面两个介词结构,后面忽然增加一个主谓结构,然后把三者并列在一起,至少是结构不整齐。是否属于语病,还得请专家释疑。作为高考试题,这样出,是否不够严谨?

或产生误导?

18.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容作整体概括,再各用一句话作分别概括。(7分)

整体概括(18字以内):

分别概括(每句12字以内):

【答案】整体概括:我省多方面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

分别概括:清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扩大农民工保险范围。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

【解析】**换几年没有考过了,尽管各地的模拟试题经常出现。但本题读图没有难度,只要对画面的三个板块上文字作概括,其实就是一个压缩题,只不过把文字放到一张**上而已。

1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桃李满目。

千里绿。春绣锦。

座凝香。万山金。

新春对联。教师办公室对联。

【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旁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

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

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应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从全省各地的二模、三模试卷就可看出大家都在猜测今年的高考作文应该是材料作文,现在,这个猜想终于成为现实。

从命题形式来看,今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者,跳出了连续两年标题作文样式,从内容看,跳出了以往对较为空泛话题,注重引发考生从生活、从社会经验出发,注重让考生从生活中提炼对生活的看法,使考生由感而发、有话可说,这是一个很出彩的地方。

材料先以赛车弯道为喻,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弯道的时候,本来落后的可能超越,本来领先的可能被超越。,接着又加以引申,金融、政治等领域,这就注意到了引导考生去发散思维。这样考生在立意上考生就有了比较大的自由空间。

不难看出这一材料的命题立意是要引导考生对生活中那些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体会、反思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于审题,考生要先注意读懂弯道超越本来的含义,在此之后,要重点咀嚼弯道被引申赋予的新的意义即,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

。做好前两步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最后一句话——要把握好了这一时刻,就能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这一时刻所指的是什么时刻是写作切入的关键。

关于立意,考生切忌拔高,主要要结合自身的体会来写,这样写得有血有肉,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高分作文。关于时下热点,如金融海啸,全球各国这时也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智慧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这个可以写,但是对于我们的考生来说却难有足够的能力来驾御,易滑向空洞的议论,最好不要写。

有人说材料作文较难把握,但是今年安徽高考的这篇材料却恰到好处,易理解、易把握,考生写走题、偏题的可能性很小。

但同时,今年的命题也还是有一些缺憾的。比如,材料中提到的弯道超越、赛车运动,很多农村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见到过赛车道,也很难理解弯和直对于赛车超越到底存在怎样的风险,等等。而对于材料中关于弯道和直道的寓意,一定要有辩证思维,并非是弯道就一定充满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和挑战,这种变化、风险和挑战同样应是生活的常态;而直道就一定是一帆风顺,因为直道可能会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考生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进行立意和阐述。

【附《新安晚报》试水作文】

超越人生的弯道。

方遒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人生之路也大抵如此,它不仅坎坷,而且曲折。有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在那坦荡笔直的大道上捷足先登的幸运儿想必寥寥,绝大多数人则只好在那羊肠小道上跋涉;当然咯,如果这所谓罗马象征着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的话,那么,对于一个浑浑噩噩、苟且偷生的人来说,无论直道还是弯道,皆毫无意义。

一位牧师在一次布道会上说:如果上帝在你走的路上撂下一座山,那么你绝不应该坐在山脚哭号,而应该勇敢地去攀登。

同样,如果命运在你的人生旅途上布置了许多弯道,你也应该超越它们。既然这些弯道无法拉直又无法绕开,我们只有面对它们,征服它们。人生中难免会遭遇种种困境和逆境,这些困境和逆境就是阻碍前进的弯道。

弯道的确不温馨,但它的存在,未必全然不是好事。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贝弗里奇)

超越人生的弯道,与其说是超越种种艰难险阻,不如说是超越自我。

只有超越了你的平庸、怠惰和妄自菲薄,你才会获得超越人生弯道的胆识和动力。如果你缺少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志向和信念,你必然望弯道而却步,而掉头。

只有超越了你的脆弱、浮躁和投机取巧,你才会获得超越人生弯道的顽强和韧性。

步急则踬,弦急则绝。 别人放手,你仍然坚持;别人后退,你仍然前进;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你就握住了成功的希望。

只有超越了你的愚昧、狂妄和刚愎自用,你才会获得超越人生弯道的智慧和灵气。拿破仑说,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

事实证明,排斥他人成功经验并拒绝总结自己教训的人只能是在弯道上圈圈或不断重蹈覆辙。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写道: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了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2023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安徽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 14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n分别为 重力加速度为g a b c d ...

2023年全国高考 安徽卷 理科综合试题 参考不全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 理综。第 卷 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生命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起解题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 h 1 c 12 o 16 s 32 pb 207 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磷片叶内表...

2019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清晰版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 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清晰word版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 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