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的体会

发布 2022-03-24 13:18:28 阅读 2549

总之,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性质,理清了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历史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历史教学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二、我的体会:

通过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学习,收获不少:

1、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新课标下应如何进行历史教学:(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强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4)、提倡教学方式、手法和手段的多样化。(5)、依据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

(6)、注意点和线的关系。在传统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权威,学生必须服从。而新课标明确指出:

教学是对话、交流和知识的构建活动,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2、学到了有效提问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2)、提问的内容指向性要清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紧扣新课标的要求。

(3)、提问的切入点要好。(4)、提问的语言要科学精当,语义清晰,符合学情。(5)、提问的难度把握要适中,由浅入深,有梯度有层次递进。

(6)、提问后,要关注学生,有效理答,支持学生,鼓励发问。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7)要以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学为基础,大胆尝试和创新;要以实验中学的成功经验为平台,争取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3、课堂的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在我看来,历史课程体现了几个显著的变化:(1)、新课程改革注重德育和学科渗透,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心理特点、生活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要求,多方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

(2)、新课程改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综合化和信息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不能只是单纯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组织,而是渗透着学生日常经验和需要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组织。

三、重学习,更重落实。

1、教师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化。

首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权威,学生必须服从。而新课标明确指出:

教学是对话、交流和知识的构建活动,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很习惯把知识讲述专业化,课堂练习专业化,而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成长的需要。新课标指出:

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内容,无论从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要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重兴趣的培养、素养的提高上,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2、加快教学方式的转化。

首先要尽快向小组学习、问题导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理解不了知识,不仅要讲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向课外延伸,学生们大多则是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今后,我们要借助小组合作、问题导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形成和掌握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学习方法,争取优异的成绩。

其次要由结论式教学向过程性教学转变,重视学生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教学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人物的时候,虽然也会提问学生,但最终往往是教师归纳结论,学生记录、背诵。这种做法根本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历史素养的提高。

今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知识。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一度抱着把知识教给学生的态度进行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创新精神是指人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创造心理品质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实践能力则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和个性。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推陈出新,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力图为学生创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放射思维、增强学生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学生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设想:能否用课本剧的形式,重现历史。

4、要增强团队意识。团队意识包括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希望我们在五中优良的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取得更大的教学成绩。同志们,让我们借新课标的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打造之中吧。为育才中学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体力和心力。

新课标学习体会 初中历史

在2013年四月底至五月初,本人通过网络学习了初中历史的新课标改革,感触很深,意识到自己在思想和教法都已经有所落后。为此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精神,本人决定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历史打好基础,二 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三 加强学习策略指...

初中历史新课标

初中历史新课标 2011年版本 的学习体会。五中康志永。我通过一个学期对初中历史新课标 2011年版本 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刻理解了初中历史新课标 2011年版本 的教育理念的变化 理解了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等等。下面就根据这些变化谈一谈 1 教育理念有什么变化?精英...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 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 学法指导 于教学过程之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 的历史意义 对 的评价 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 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 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发现和 知识。3 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