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 答案

发布 2022-03-24 02:35:28 阅读 7061

诗歌鉴赏答案一。

2012新课标全国卷)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赏析。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

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

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

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

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

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

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

三、四句指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下章三句,似秋语出平淡,却深挚动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这两句总括晚秋景物,兴发感秋情怀。“红叶”、“黄花”意象,既是现景描写,又借现景以寓深情;”红叶“自古便是男女传情的信物,让人联想到唐代卢渥与宫女借红叶题诗传情而结连理的故事,而词人在《虞美人》词曾抒发“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的感慨,暗示出词人与行客“曾舒畅红叶传情,惜良缘未结,人已远去今见红叶,能不角动相思季恨?

”黄花”,则暗示词人正当黄花节, 即重阳节登高怀念,触发对“行客”的思念。而“黄花”又与宋元以来对**俗称“黄花女儿”的暗合,也寓有睹划时黄花而思佳人之意。这便“秋意”的真正内涵。

“晚”者,兼融别之久与别绪之深。本词抒写闺人伤秋念远之情,用语本色,情感真挚。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3、【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参***: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4、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

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参***: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0新课标全国卷)

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详解精析:第一问重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和边塞的典型环境。一般为多风沙雨雪,少人迹。

本诗中的“雨雪”“狐迹”是十分典型的边塞环境,寒冷,荒凉。第二问,“别路”的解读难度较小,引导学生抓住“隔”“从军”基本可以判断“别路”就是别家之路,也是回家之路。

6、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问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转换题干意思,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是环境描写,所以可以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切入,则战争的空间背景是“天寒”“地暗”,是在交代边塞环境。

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旗彩坏”“鼓声低”放在“天寒”“地暗”之后,那么“天寒”与“旗彩坏”,“地暗”与“鼓声低”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进而思考,“旗彩坏”了吗?“鼓声低”了吗?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旗彩”与“鼓声”本不应该有变化,变化的是“天寒”“地暗”的环境,是因为“天寒”所以旗彩显得“坏”了,因为地暗,所以鼓声显得“低”了,因此说这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感受。

第二问,可联系边塞诗中的典型开怀作答。最主要的是把握住“从军”“愁云”“别路迷”。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2009新课标全国卷)

7、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解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 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⑴是什么形象;⑵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⑶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8、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考点】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解析】 解题格式: ①手法+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③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思路分析】题目类型: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2019新课标卷语文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d 6 d 7 8 答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 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9 答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11 1 答c给3分,答d给2...

2023年新课标卷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 新课标 卷 14.a 解析 火箭喷气过程,动量守恒,则p火 mv 0,解得p火 mv 0.05 600 kg m s 30 kg m s,故a正确,b c d错误 15.c 解析 两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y gt2,vy gt,所以时间相同,竖直方向下...

2023年新课标卷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 新课标 卷 14.d 解析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就不会产生感应电流,选项a b错误 圈中插入磁铁导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但过程短暂,等到相邻房间后不能看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c错误 线圈通电 断电的瞬间,导致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引起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