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一

发布 2022-03-20 22:58:28 阅读 8450

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的平衡。

考点透视。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例题1.(06广东模拟)如图1-2所示是山区村民用斧头劈柴的剖面图,图中bc边为斧头背,ab、ac边是斧头的刃面。要使斧头容易劈开木柴,则( )

a.bc边短一些,ab边也短一些。

b.bc边长一些,ab边短一些。

c.bc边短一些,ab边长一些。

d.bc边长一些,ab边也长一些。

解析:设斧头所受的重力与向下的压力的合力为f,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将力f分解为f1和f2如图1-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所以。显然bc边越短,ab边越长,越容易劈开木柴。

答案:c。点拨: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从理论上讲可以有无数个解,但实际求解时常用两种方法:正交分解和将力按照效果进行分解。

2.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例题2.(05全国卷ⅲ)如图1-4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为一固定挡板。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从开始到物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 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用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用x2表示b 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则: 由题意得: d=x1 + x2 解得:d=

点拨:两个用弹簧相连的物体,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相对位移大小等于弹簧形变量的变化。因此求出初末两个状态时弹簧的形变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3.静摩擦最大静摩擦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例题3.(06全国卷ⅱ)如图1-5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解析:设绳中张力为t,对物块q和p分别受力分析如图1-6所示。因为它都做匀速运动,所以所受合外力均为零。

对q有:t=f1=μmg

对p有:f2=2μmg f= f2+t+ f1

解得:f=4μmg

答案:a点拨:当两物体间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其方向与两者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该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

4. 滑动摩擦定律和多物体参与平衡问题。

例题4.(08全国卷ii)如图1-7所示, 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 a与b的接触面光滑。 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 斜面倾角为α.

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b. c. d.

解析:对ab这一系统受力分析,如图1-8所示,若设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它们的质量为m,对该系统受力分析,由摩擦定律与平衡条件得:

由此可得:答案:b

点拨:把小物块a和b看做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抓住整体受力特点,根据滑动摩擦定律写出ab整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列平衡方程,是突破多物体参与的平衡问题的关键,这类题能很好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复习时应引起注意。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例题5.(07广东)如图1-7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外力f1和f2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1sinθ+f2cosθ=mg sinθ,f2≤mg

b.f1cosθ+f2sinθ=mg sinθ,f2≤mg

c.f1sinθ-f2cosθ=mg sinθ,f2≤mg

d.f1cosθ-f2sinθ=mg sinθ,f2≤mg

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1-8所示,以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这些力正交分解。由物体平衡条件可知:

f1cosθ+f2sinθ=mg sinθ,而物体要静止在斜面上,必须满足f2≤mg

答案:b点拨:当物体受力个数较多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建立坐标系,将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进行正交分解,然后对两个方向分别列式求解。

这是解与力学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应训练掌握。

1. 重力的概念,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判定及大小计算。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灵活应用。

3. 受力分析和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带电粒体在电磁场中的平衡条件及棒在磁场中的平衡。

5. 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灵活应用。

6. 信息提炼,条件转换及过程关联。

例题1. (07北京模拟)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

如图1-9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本题简介:本题考查了胡克定律,静摩擦,物体平衡条件。难度:较易。

解析:未加f时,木块a在水平面内受弹簧的弹力f1及静摩擦力fa作用,且f1=fa=kx=8n,木块b在水平面内受弹簧弹力f2和静摩擦力fb作用,且f2=fb=kx=8n,在木块b上施加f=1n向右拉力后,由于f2+f<μgb,故木块b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f=f2+f=9n,木块a的受力情况不变。

答案:c反思:摩擦力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求解摩擦力时,首先要判断该处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而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所受外力和运动状态决定的。所以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的。

例题2.(08江苏)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a.2(mb. m c. 2m d.0

解析:依题意可知,气球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 ,在气球上升过程中,速率与下降过程中相等,所以阻力仍为f,则平衡条件得:减少的质量:,由以上各式联合可得:

答案:a反思:本题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变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从题中找出物理情景从一种向另一种转换时的联系,向另一个过程迁移,列平衡方程就能使问题得以突破。

例1.如图1-12所示,质量为m的工件置于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二者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于光滑导槽a、b的控制,工件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在使钢板以速度v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拉动工件(f方向与导槽平行)使其以速度v2沿导。

槽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等于μmg b.大于μmg

c.小于μmg d.不能确定

解析:物体相对钢板具有向左的速度分量v1和侧向的速度分量v2,故相对钢板的合速度v的方向如图1-13所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fcosθ=μmg

从上式可以看出:钢板的速度v1越大,拉力f越小。

答案:c反思: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相对运动方向,从而判断出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方能正确求解。

例题2.(08海南)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m+m)g b.(m+m)g-f

c.(m+m)g+fsinθ d.(m+m)g-fsinθ

解析:对楔形物块与小物块这一系统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f,系统各物体均平衡,则整个系统也处于平衡状态。由对力f正交分解后,由平衡条件得:

,则fn=(m+m)g-fsinθ;支持力与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答案为d。

答案:d反思:整体法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的方法,而隔离法是将某个物体单独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整体法、隔离法是分析物体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通常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例题4.如图1-17所示,重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1、f2各如何变化?

解析:由于挡板是缓慢转动的,可以认为每个时刻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所受合力为零。应用三角形定则,g、f1、f2三个矢量应组成封闭三角形,其中g的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f1的方向不变;f2的起点在g的终点处,而终点必须在f1所在的直线上,由作图1-18可知,挡板逆时针转动90°过程,f2矢量也逆时针转动90°,因此f1逐渐变小,f2先变小后变大。

(当f2⊥f1,即挡板与斜面垂直时,f2最小)

反思:这类平衡问题是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或可等效为三个力)而平衡,这三个力的特点: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另一个力方向始终不改变,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改变。

运用**法处理问题,显得直观、简捷,思路明了,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简化解题过程。

例题5.(2023年江苏)如图19所示,带电量分别为4q和-q的小球a、b固定在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上,相距为d,若杆上套一带电小环c,带电体a、b和c均可视为点电荷。

(1)求小环c的平衡位置;

(2)若小环c带电量为q,将小环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x|< 3)若小环c带电量为-q,将小环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x|< 提示:当a<<1时,则)

解析:(1)设c在ab连线的延长线上距离b为l处达到平衡,带电量为q

库仑定律和平衡条件得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物理图象 方法技巧 物理题型。一 物理图象。一 大纲解读 高考考纲明确指出,必要时考生能运用几何图形 函数图像进行表达 分析。由于图象在中学物理的特点 能形象地表述物理规律 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 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所以有关以图象及其运用为背景的命题,成为历届高考考查的热点。图...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学案

学案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考情分析 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是中学物理的基础,更是力学的核心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频率非常高,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牛顿运动定律仍是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将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 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在动力学综合问题 电...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电磁感应与电路

电磁感应与电路。思想方法提炼。电磁感应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高中物理综合性最强的内容之一,高考每年必考。题型有选择 填空和计算等,难度在中档左右,也经常会以压轴题出现。在知识上,它既与电路的分析计算密切相关,又与力学中力的平衡 动量定理 功能关系等知识有机结合 方法能力上,它既可考查学生形象思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