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重点

发布 2022-02-26 18:07:28 阅读 5405

1.行政的含义,行政的性质。

行政的含义:行政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包括其他国家机关的特定部分,为实现国家的政治目标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直接、具体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行政的性质:**的行政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体现国家中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压迫和镇压被统治阶级以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阶级属性。

干预和管理社会一般公共需要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属性。

2.政治与行政的二分理论。

古德诺提出:1.政治与行政在**机构之间的功能分工是相对的。

2.政治要对行政适度控制。

3.文官制度改革的目标:行政中立

(一)政治与行政在**机构之间的功能分工是相对的在所有的**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在所有的国家中也都存在着分立的机关,每个分立的机关都用它们的大部分时间行使两种功能中的一种。这两种功能就是:

政治与行政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 为什么说是相对的? 1、把每一种功能分派个一个分立的机构去行使是不可能的。

功能可以区分,机构可以分立,但功能委派难以做到泾渭分明。法院的判决原则是:在各**机构领地的交界地区都存在着“公地”,每个**机构都必须容忍其他**机构占用公地。

2、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功能实际上是有重叠的。 行政机关常被赋予表达国家意志细节的职责,拥有大量制定法令或立法权;法院也通过司法解释和判例法,行使部分立法权。立法机关通常以某种方式控制行政机关对国家意志的执行(监督行政权)。

3、**的两种主要功能分化出的次要功能,都是委托其他**机关。如,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有制宪权力机构、立法机关、行政首长、法院,只是层次不同。

(二)政治要对行政适度控制 1、政治要对行政控制的必要性。 实际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一种歪曲国家意志的行为准则,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政治就会瘫痪。

民治**要求执行机构必须服从表达机构。 2、控制的目的是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控制是为了帮助把一种表达了的国家意志变成一种真正的行为准侧。

3、过度控制会损害控制的目的和行政功能。 过分扩展控制,行政 “就会不致力于执行一种已经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而是为了一个政党或社会阶层的利益,致力于左右国家意志的表达了”。 4、控制的限度:

只对行政中执行性机构控制。 **行政是执行法律,这种功能可分为:执行的功能、准司法的功能和统计与半科学的功能。

执行的功能必须服从政治的功能,其他功能则不必。 5、政治控制行政的方法。 (1)法定制度。

如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 (2)法外的政党控制。如美国政党对议员和行政**的选举。

(3)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即将所有的行政执行权集中到行政长官手中,让他拥有低级行政**的任命和控制权;政党通过选举主要行政**来协调政治与行政。

三)文官制度改革的目标:行政中立政党分肥制把所有行政执法**置于政党控制之下。缺陷:

一是严重损害了行政效率;二是使政党成为目的,而不是全力履行有利于国家意志表达的工具。 行政,不包括它执行的那一面,与政治是不相干的,应当在很大程度上从政治团体的控制下解放出来;负责这部分事务的**应长期任职。 文官队伍的公开竞争考试只是文官制度改革的一小部分。

文官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应当使**类似于司法行政的那种功能的行使不受政治的影响获得承认。

3.行政管理学发展简史。

1)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1、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效率。

2、法约尔---法国的“科学管理之父”

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存在六大类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政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即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包含五个基本要素(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提出了行政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分工、权限与责任、纪律、命令的同一性、指挥的同一性、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系列、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3、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在行政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官僚集权组织理论。

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的统治归纳为三种纯粹的类型:

神授权力---神秘型组织。

传统权力---传统型组织。

法定权力---法理型组织。

一个理想型的纯官僚体系,应该包括以下7大特点:

办公体制等级化②办公程序条例规章化③工作任务专业化④运作的非人格化⑤运作必有记录⑥工作人员薪金制⑦运作资源内部化。

4、古立克。

把科学管理理论有关管理职能的论述加以系统化,提出了著名的posdcrb,即管理七职能论。

计划(planning)

组织(organising)

人事(staffing)

指挥(directing)

协调(coordinating)

报告(reporting)

预算(budgeting)

5、厄威克。

受韦伯的影响很大;在方**上又受行为学派的影响,侧重心理分析;他认为,管理应以发挥人的创造性为主旨;提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层级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管理学(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1、梅奥---行为科学的创始人和早期代表人物。

霍桑实验”取得很大的成功,并由此总结出一套与科学管理理论相背的原理、原则:

工人不是只受物质因素制约的“经济人”,而是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人”

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机械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管理者要寻求和采取一种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

3、西蒙。不满足传统的行政学忽视人的因素和静态的研究方法,力主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行政问题。成名巨著《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

在行政学方**方面,对传统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异议。

在行政学理论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把社会科学中的决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

对行政组织的研究也有独创性。

2、巴纳德。

基本理论观点集中在《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著作中。

运用社会系统的观点推进了对正式组织的研究。

非正式组织理论。

权威的接受理论。

组织平衡理论(贡献、**)

行政主管人员的职能。

3)现代化管理时期的行政管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

特点一,是把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一些最新成果广泛地应用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来,使行政学日益成为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系统理论、权变理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技术。

特点二,发展迅速、学派林立。

自成体系的至少有十多个,如科学管理学派、经验主义管理学派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组织行为学派即团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即数量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即情境学派、管理程序学派、比较公共政策学派、公共选择学派。

4.官僚制理论。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在行政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官僚集权组织理论。

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的统治归纳为三种纯粹的类型:

神授权力---神秘型组织。

传统权力---传统型组织。

法定权力---法理型组织。

一个理想型的纯官僚体系,应该包括以下7大特点:

办公体制等级化②办公程序条例规章化③工作任务专业化④运作的非人格化⑤运作必有记录⑥工作人员薪金制⑦运作资源内部化。

5.行政职能的概念。

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担负的职责、应起的作用。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所具有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6.行政职能的体系。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动态):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从涉及的领域来看,行政职能包括(静态):

政治统治职能---国家防卫职能、公共安全职能、民主建设职能、外交职能、军事职能等。

社会管理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治安职能、社会服务职能等。

7.行政职能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一、**职能变化规律。

从总体上看,**职能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政治统治职能的逐渐减弱和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增长。

二、社会管理职能变化的规律---以美国为例。

美国建国以来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美国**社会职能,尤其是经济职能范围和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其中最深刻的变化有三次。

8.中国**行政职能的转变和发展。

一、2023年以前**职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尤其是经济管理职能是包罗万象、十分广泛的。具体包括:生产计划;原材料分配;产品分配;产品定价;基本建设投资指标分配,重点项目设计与施工的直接组织;技术改造贷款指标分配及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所属企业工资与奖金的管理;所属企业招工计划的审批;企业领导班子的调整;党群工作的管理,等等。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职能的变化。

(一)2023年之前的简政放权:职能的重新分配与幅度调整。

这一阶段改革行动的主要特点是**职能的纵向和横向转移。

**职能转变的这一特征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状况关系非常密切。

二)2023年之后的角色重塑: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发挥资源配置基础地位的作用。**应肩负起宏观政策主体、服务主体和监督保障主体的角色;**的经济管理职能要从微观为主转向以宏观为主,从以直接方式为主转向以间接方式为主。

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但形式上有不少变化,但实质性进展不大。

****宏观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三)2023年之后的障碍撤除:产权结构调整开辟新的空间。

在总的产权体系结构中,公有产权要占优势,这个优势既要体现在量上,更要体现在质上;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它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体现在数量或比重上,。并且,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产权结构安排。地区和产业内部是可以有所区别的。

在企业产权结构中,鼓励和提倡混合所有制企业。具体途径不只一种,可以有“国有民营”,“托管”及参股等形式,总起来讲即是实现国有资产的“间接化经营”

四)2023年至今,转变**职能认识和实践取得重大突破并逐渐趋于成熟阶段。

明确了**职能定位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主要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成为共识。

9.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状态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法规制度健全。

法规制度健全与否是行政组织健全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法规制度不仅是国家行政组织实施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使其行之有效的根本保障。

二)组织目标明确。

目标是一个由总目标与分目标、原则目标与工作目标组成的目标网,各个行政机关都以目标为导向寻求自己在组织大系统中的位置和发挥应有的功能。

行政管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行政管理学 高起专 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行政 狭义的公共行政等同于行政管理 广义的公共行政是指以 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为维护国家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技术和方法,依法对国家政务 社会公共事务和组织内部事务依法进行的管...

行政管理学

名词解释。新公共管理 理论和主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新公共管理 理论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批评,认为传统官僚制正在被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模式所取代。其主张包括 1 注重管理而非政策,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 2 将公共官僚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 3 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的...

行政管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1.委员会制。委员会制亦称为委员制 合议制,是共和制的一种。在委员会制的运作下,行政组织的决策权及管理权,并不是由单一的领袖所拥有,而是平均由一定数目委员所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国家元首或 首脑 首长的职务与政治权力。委员会的决策,通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