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案目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管理学的属性、目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通过学以致用灵活掌握管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在从事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特别是要明白文化和社会背景差异对管理的影响,学会因地制宜、因事而异、因时而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不仅学科知识点多,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切不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纸上谈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一般的理论讲授(课堂教学)以外,要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领悟管理学的真谛,可以适当组织体验式教学进行辅助,例如沙盘模拟、社会调查、情景教学等,锻炼学生人际沟通和分析决策能力,提高管理学授课效果。
1.理解管理的内涵。
2.掌握管理的角色。
3.认知管理的实质与诉求。
4.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
1.管理的定义。
1)代表性的定义。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弗雷德里克w·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具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原理》);
——“管理是指一种通过他人有效完成工作的过程”(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
——“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戴维b·赫尔茨:《管理学基础》)。
2)本书的定义:
管理是组织为实现预期目标,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技术,以组织的资源(人、财、物等)为对象所开展的职能活动的总和。
2.管理的特性。
1)自然性与社会性;(2)科学性与艺术性;(3)人本性与经济性;(4)动态性与创新性。
3.管理的根本任务。
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配置及其活动的有效协调,达成组织投入与产出比的最优化,实现组织预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使组织得以生存与长足发展。
1.管理学概述。
管理学是以人、事、物(含有形的物和无形的物)、时间、信息、环境等要素系统为对象,运用有关的方法和技术,分析管理的历史、现状,**管理发展的趋势,探索管理系统存在的一般状态、运动的一般规律,回答管理活动一般“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和“如何运作”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一类是管理主客体的状态,即管理主体中的管理者、管理客体中人、事、物、时间、信息的状态;
2)另一类是管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相互作用中的运动规律性。
3.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内涵(包括定义、特性、职能、任务、实质和诉求等);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管理伦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及其原理;管理环境与条件;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效能;管理科学发展史等。
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方法: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
2)实证研究方法:如试验法、案例分析法、演绎法等;
3)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方法;
4)定性分析方法:经验法、枚举法、德尔菲法等;
5)定量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净现值法等;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
7)系统方法: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8)控制方法:控制论与控制技术。
1.管理者的内涵。
1)管理者是指管理活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进一步讲是指管理职能活动的施行者。
2)管理者按决策、执行和操作职能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管理者(宏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职能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操作管理者)。
2.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者十种不同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这十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
—挂名首脑。
—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
—监听者。—传播者。
—发言人。3)决策制定:
—企业家。—混乱驾驭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3.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1)品德素质。
2)业务素质。
3)心理素质。
1.人——人理。
人理是指待人、做人的道理及其规范与准则。其表现在如何建立和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上。例如,兴建一大型工程项目,对项目组织机构的人事安排、工作职责划分、劳动纪律规范、工资制度和激励机制设计、企业文化建设、人因关系设计等则属于人理的问题。
2.事——事理。
事理是指谋事、做事的道理、原则。事与事、事与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表现在如何按规律去安排事、做事,即事与事、事与物之间各种关系的建立与处理上。承上例,对项目的论证、招标、设备采购、资金筹措、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的建立等就属于事理问题。
3.物——物理。
物理是指物质运动的机理、规律、规则与标准。其表现在物质存在的状态、物质之间的关系、运动的趋势,即物与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上。承上例,施工流程安排、基建机器与物料进场、施工作业、设备安装调试、项目验收等就属于物理问题。
4.时——时间、时机。
1)时间。时间作为一种资源,是比其它任何资源都宝贵的资源。一般而论,时间赋予每个组织、每一个人大多是公平的。
管理者需要精心地运筹时间,把握时间,节约时间,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2)时机。时机也是组织的一种宝贵资源。时机表现为未来时的机会。
如何理解经济机会?
—首先是经济机会的特征,包括公开性、时限性和不平等性。
—其次是经济机会的质量。
—再次是经济机会的可利用性分析。
通过分析确认机会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后,管理者还需要充分把握本组织的优势,将其与面临的机会匹配起来,使机会转变成机遇(见图1-2),从而以扬长来有效地利用机会。
5.信——信息、情报
信息情报资源是指组织的内部信息情报系统、外部信息情报网络及其获取渠道、和获取到的各种内外信息情报存量。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哪一组织要是能够及时、准确可靠、完整地获取到经营管理的关键信息情报,并加以有效利用,哪一组织就有可能在把握先机、提早行动、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等方面赢得博弈的主动权和竞争的优势。
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案
管理学原理 教案资料。本教案基于机械工业出版社 陈传明周小虎 编著的 管理学原理 第2版 管理学原理 教案目录。第一章组织与管理 4 第一节组织要素及其整合 4 第二节管理的内容 特征和原则 6 第三节管理的科学化与方 7 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8 第一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8 第二节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
高校《管理学》“激励理论”说课稿
管理学 激励理论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激励理论 我选择的教材是 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管理学基础 是经管专业的基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次课进行说明。一 教材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选用的教材是 21世...
管理学课程作业
管理学概论 课程作业。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按照工人完成定额和实际表现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通过对工时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标准制度,改变过去以估计和经验为依据的作法。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 第一流的工人 制订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