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发布 2022-02-08 19:00:28 阅读 5607

中国第七工程局****。

五盂高速lj9标段项目经理部。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编制。

二〇一一年十月。

城轨14-1

费跃铖1448043105

杨康1448043136

1.1 设计概况。

下细腰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右洞长1502m、左洞长1530m。最大埋深88.6米,洞门墙采用c25级砼浇筑,洞内路面采用280mm厚水泥混凝土。

1.2 隧道地质。

1)工程地质。

下细腰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低山区,由于长期剥蚀作用下,山顶相对较平缓,山坡为中陡坡,山体总体呈东西走向,山势西高东低,南北两侧山坡冲沟发育,基岩大面积出漏,微地貌表现为基岩山梁、冲沟及中陡坡等。左洞地表最低海拔高程663.56m,最高海拔高程747.

91m,相对高差84.35m,右洞地表最低海拔高程660.68,m,最高海拔高程757.

36m,相对高差95.68m,五台端洞口位于上社镇下细腰长家欲购右岸斜坡上,坡向323°左右,坡脚在25°~30°之间,盂县端洞口位于上社镇樊家会村北侧约0.3km基岩山斜坡上,坡向190°左右,坡脚在20°~25°之间。

遂址区范围内被较发育,以草丛及灌木为主,覆盖率约为45%。

2)水文地质。

1、地表水。

隧道两端洞口所处冲沟均位于龙华河河域一级支流方向,沟内只有雨季时暂时性水流汇集。

2、地下水。

隧址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隧址区中部在雨季期可能造成洞体内线产生线状滴水现象。

1.3 结构形式及支护参数。

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时采用复合衬砌,以药卷锚杆、管棚、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护,以锚杆、挂钢筋网、湿喷混凝土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中空注浆锚杆、药卷锚杆、自进式锚杆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下细腰隧道衬砌长度表。

注:初期支护喷射砼均采用湿喷法喷射,严禁采用干喷法喷射。

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地表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开挖成形质量,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减少超挖回填。浅埋、偏压及洞口段,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进行施工。ⅲ级围岩一般采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一般采用台阶法或中壁法(cd法)开挖;ⅴ级围岩一般采用短台阶法或中壁法(cd法)开挖(对于无水岩石地层,可考虑选用预留核心土的弧形导坑法开挖),特殊地质情况时可选用双侧壁导坑法或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开挖,以确保施工安全。

1、 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稳定。

2、 确保地面结构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及地面交通畅通。

3、 调整开挖及支护参数、修改施工设计。

4、 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1、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量测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2、 监控量测应纳入施工工序,并贯穿施工的全过程,为施工管理及时提供以下信息:

1)、 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信息。

2)、 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

3)、 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完善设计方案及参数、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提供依据。

3、 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施工中应按监测计划实施,工程竣工后将监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入竣工文件中。

4、 施工现场应成立专门的监控量测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并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控量测的有效实施,监测资料完整清晰。

5、 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包括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编制实施性监控量测计划、测点布设及取得初始监测值、现场监测、提交监测结果、报送周(月)报和编写总结报告。

6、 根据监测精度要求,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监测分析。

7、 监控量测组负责测点的埋设、日常测量、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及送检等工作,并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1、 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见表4-1和表4-2)。必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进行;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进行选择。

2、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有条件时应进行数码成像技术。

3、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的观察和记录。

4、 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每个分部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在表4-1、表4-2中所列项目选择必测项目。

5、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里程断面。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4-3要求布置。

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6、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范围应不小于h0+b,地表有控制型建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测点布置见下图。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7、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测断面及测点按表4-4要求布置。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 国内段 第五合同项。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中铁八局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第五epc项目部。二零一二年二月贵州 普安。目录。第一章简介 2 1 1概述 2 1.2 监控量测目的 2 1.3 编制依据 2 1.4 适用范围 3 第二章监控量测方案 3 ...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2地质条件 1 2.3自然条件 2 3.监控量测方案 3 3.1监控量测目的及必要性 3 3.2监控量测原则 4 3.3各隧道监控量测项目 6 4.监控量测操作方法及要点 6 4.1洞内 外观察 6 4.2隧道水平净空收敛监测 8 4.3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10...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总工程师。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o一六年八月。目录。一 工程概况 2 1.1 隧道工程基本情况 2 二 监控量测目的 依据及内容 2 2.1 监控量测目的 2 2.2 监控量测依据 3 2.3 监控量测内容 3 2.4 监测频率和控制标准 3 三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