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发布 2022-02-08 19:22:28 阅读 1628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2地质条件 1

2.3自然条件 2

3.监控量测方案 3

3.1监控量测目的及必要性 3

3.2监控量测原则 4

3.3各隧道监控量测项目 6

4.监控量测操作方法及要点 6

4.1洞内、外观察 6

4.2隧道水平净空收敛监测 8

4.3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10

4.4洞口浅埋段地面沉降监测 11

4.5爆破振动监测 13

4.6监测频率 13

4.7选测项目 14

5.量测管理 15

5.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5

5.2监控量测控制预警值、管理等级 16

5.3安全评价 17

5.4围岩稳定性评价 18

5.5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信息反馈 19

5.6监控量测报告提交及资料验收 20

5.7监控量测工作实施计划 21

6.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22

6.1监测组织机构 22

6.2监控量测组人员汇总表 22

7.仪器、设备配备 23

8.安全质量措施 24

8.1质量保证措施 24

8.2安全保证措施 26

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1.**施工合同;

2.**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10601-2009);

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9218-2015);

6.**隧道设计图纸、设计交底;

7.《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8.《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0753—2010)。

隧道跨越中国和老挝边境线,全长9592.407m,以国境分界线分段,本标段施工国内段7170.407m,起讫里程d1k505+9251k513+095.

407。本隧洞内线路坡度为单面上坡,线路坡度按里程大小分别为‰,隧道最大埋深220m。除d1k506+145.

481k510+153.91段4008.43m位于半径5000m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

测区属低中山剥蚀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769~1044m,相对高差30~275m,自然横坡5°~45°,局部较陡。山间浅沟发育,部分沟槽平坦宽缓。坡面植被发育,多为灌木林,基岩部分裸露,洞身低洼平缓处被垦为旱地。

隧道进口端有乡村小道通行,洞身部分有乡村便道相通。

线路所经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沿线地层主要为中生界红色砂泥岩地层(俗称滇中、滇西红层),其次为古生界、前震旦系古老的结晶岩系、哀牢山变质岩系及覆于基岩上的第四系各成因堆积物;局部分布有侵入岩体。

本线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附近之扬子亚板块、印支亚板块、滇缅泰亚板块,三大亚板块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深大断裂为分界,线路地跨扬子亚板块之康滇古隆起、印支亚板块兰坪-思茅拗陷与哀牢山褶皱带、滇缅泰亚板块保山褶皱带。

因受印度板块向北偏东的强烈推挤和川滇菱形块体向南南东滑移的强力楔入叠加作用,导致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剧烈。现今构造——**活动与水热活动强烈、**频繁且震级大,元江、墨江、把边江、澜沧江等强烈快速下切,山高谷深,岩体破碎,斜坡与围岩稳定性差,山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加之降雨量丰富,是我国活动构造、**和大(巨)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控制着线路方案走向与重点工程设置的可行性。

隧道本标段施工7170m,隧道ⅳ级围岩长度5310m,占隧道总长的74.1%;ⅴ级围岩长度1860m,占隧道总长的25.9%。

隧道进口、洞身长距离浅埋,隧址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本标段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断裂带水及岩溶水。沿线地表水系发育,多呈格状、羽状水系。线路经过的水系主要是南木窝河、磨憨河等。

本线所经地区为**带和热带,受季风、地形、低纬的影响,形成垂直气候、低纬气候、季风气候三大气候特征。本标段所处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开挖对岩体和支护结构的受力以及周边的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不良地质现象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很可能发展成重大施工事故。为使施工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现场监测进行**、预报,是避免事故、降低施工风险的有效手段。

施工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量测获得围岩动态与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为优化结构设计、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提供信息依据,实现信息化施工。

修正围岩预留变形量、变更围岩级别以及调整相应围岩设计参数必须依据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信息。

根据规程与规范要求监控量测必须纳入主体工序进行管理。

作为开挖对象,土体特性非常复杂,解析上的诸多假定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解析的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初期的**,而并非对环境的掌握。与解析相对应,监测具有相对准确地把握土体自身的动态(应力、变形、应变等)的特性。在解析结果的基础上对照监测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实现信息化施工。

如前所述,工程施工中的现场监测是其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且各种施工开挖方法对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受力以及周边的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不良地质现象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很可能发展成重大施工事故。

为使施工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现场监测进行**、预报,是避免事故,降低施工风险的有效手段,进一步证明现场监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监测在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中的作用如图3.1-1所示。

图3.1-1 监测在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中的作用。

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三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及隧道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

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

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对结构设计中,在专家审查会上有争议的方法、原理所涉及的受力部位及受力内容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结构及支撑系统的报警值;依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

对围护体及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对勘察过程中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

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实际确定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的仪器设备;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优先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推行“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实现监控量测数据采集、传输分析、预警发布与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 国内段 第五合同项。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中铁八局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第五epc项目部。二零一二年二月贵州 普安。目录。第一章简介 2 1 1概述 2 1.2 监控量测目的 2 1.3 编制依据 2 1.4 适用范围 3 第二章监控量测方案 3 ...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总工程师。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o一六年八月。目录。一 工程概况 2 1.1 隧道工程基本情况 2 二 监控量测目的 依据及内容 2 2.1 监控量测目的 2 2.2 监控量测依据 3 2.3 监控量测内容 3 2.4 监测频率和控制标准 3 三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5...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中铁七局集团 乌东德水电站。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中铁七局集团 乌东德水电站。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四年三月。目录。一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