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发布 2022-02-08 19:24:28 阅读 2927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复核。

总工程师。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六年八月。

目录。一、 工程概况 2

1.1 隧道工程基本情况 2

二、 监控量测目的、依据及内容 2

2.1 监控量测目的 2

2.2 监控量测依据 3

2.3 监控量测内容 3

2.4 监测频率和控制标准 3

三、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5

3.1 地表下沉观测 5

3.2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 7

3.3 净空变化量测 8

3.3.1 测点布置要求 9

四、 监控量测基准 10

4.1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 10

五、 监控量测仪器及精度要求 11

5.1 监控量测仪器 11

5.2 监控量测精度要求 12

六、 监控量测人员及监控量测方法 12

6.1 监控量测人员 12

6.2 监控量测方法 13

6.2.1 洞内、外观察 13

6.2.2 变形监控量测 13

七、 隧道监测数据分析与反馈 15

八、 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 17

隧道工程基本情况。

共有三座隧道,分别为1号隧道,2号隧道,3号隧道。 1 号隧道位于山咀电站东南侧,进出口为小净距中长隧道,拟建隧道呈直接线展布,隧道进口轴线方向约 250°,隧道出口轴线方向约 249°;左线隧道起讫桩号zk17+847~zk18+657,总长 810m,隧道最大埋深约 150.11m,位于 zk18+200 处。

右线隧道起讫桩号k17+82~k18+669,总长 837m,隧道最大埋深约 153.16m,位于 k18+220.00 处。

隧道左洞进出口平曲线参数为:r-∞,右洞进出口平曲线参数为:r-∞。

左洞纵坡为-1.6%(228)/-2%(609),右洞纵坡为-1.6%。

进出口均为端墙式洞门,进出口为小净距隧道。

2号左线隧道起讫桩号zk18+720~zk20+772,总长 2052m,隧道最大埋深约 212.05m,位于 zk19+495 处。右线隧道起讫桩号 k18+705~k20+757,总长 2052m,隧道最大埋深约 21.

46m,位于 k19+480 处。

3 号隧道位于金龙水电站西北侧,为小净距长隧道,左线隧道起讫桩号 zk20+82~zk22+006,总长 1174m,隧道最大埋深约 154.35m,位于 zk21+470 处。右线隧道起讫桩号 k20+814~k22+054, 总长 1240m, 隧道最大埋深约 171.

2m, 位于 k21+500处。3 号隧道进口间距约为 1.1m,出口间距为 14.

6m,进口为分离式,出口为较小净距。

本标段隧道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属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纵穿山体,植被较发育,多为林木、灌木,隧道范围内轴线通过地形高程介于417.05~548.

48米,最大高差约为153.74米。山体自然坡度9。

~52。。洞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洞口附近均有狭窄山路通过,通行条件较差。

山体自然坡度 5°~52°,植被较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

监控量测目的。

本项目隧道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复杂,鉴于隧道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复杂,为了保障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从而使在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成为辅助施工的必要手段。

其主要目的为:

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控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

监控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判断后,进行**和反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

为确定隧道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积累资料,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经验。

监控量测依据。

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规范标准和文件编制:

1、《广东龙川至怀集公路tj36标施工设计文件》;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7、《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9、国家或行业其它相关规范、强制性标准。

监控量测内容。

结合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本标段隧道监控量测主要内容包括:洞内外观察、浅埋段地表沉降量测、拱顶下沉、周边收敛、爆破振动波速量测,并视实际情况,经与参建单位确定后,开展围岩压力量测、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应变量测、钢架内力及所受的载荷量测、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变量测等内容的选测。

监测频率和控制标准。

按照施工**件和有关规范,各类监测的控制标准及频率见表2-1。

表2-1 隧道监控量测频率设计总表。

注:h表示埋置深度,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如遇到暴雨、支撑、支护工作状况异常等紧急情况以及监测成果出现异常时,要立刻加密观测,直至变形稳定为止。

量测结果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隧道稳定性综合判别:

a、 量测最大位移值不大于表2-2 所列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的2/3,可认为初期支护达到基本稳定。

b、 表2-2 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

b、位移变化速度,当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大于10~20mm/d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当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可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c、根据回归后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当围岩位移速度不断下降时表示围岩渔区稳定状态;当位移速度保持不变时表示围岩不稳定;当位移速度不断上升时表示围岩进入危险状态。

d、根据量测结果可按下表所列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表2-3 变形管理等级。

注:u0-实测变形值;un-允许变形值。

地表下沉观测。

1)目的。对应隧洞施工影响可能引起地表沉降量、沉降速度进行观测。通过量测了解地表下沉的范围、量值、地表及地中下沉随工作面推进的规律、地表及地中下沉稳定的时间。

2)量测方法及量测频率。

根据开开挖断面、埋深及岩性情况,一般在v类iv类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段落,应进行地表沉降观测。观测点间距5~10m,采用钻孔钢筋混凝土埋设。如有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则应埋在基础上或墙脚;地面沉降点尽可能埋入基岩中、不易受到破坏、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埋设基准点,基准点的埋设采用φ8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埋入基岩的深度不小于0.

3m,同时上设保护盖。每组基准点由2~3个基准点组成,各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大于50m。

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量测,仪器精度为0.1mm,观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即允许观测误差为±0.5mm。

开始量测前布置好测点和基准点,并测量测点及基准点联网的相对高程。其测点布置为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7个测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

观测间隔时间为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小于2倍隧道宽度时1~2次/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小于5倍隧道宽度时1次/2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大于5倍隧道宽度时1次/周。

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应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情况下地表沉降观察点的纵向间距见表3-1 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本合同段地表观测断面埋设见表3-2。

表3-1 洞口段及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

注: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 国内段 第五合同项。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中铁八局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第五epc项目部。二零一二年二月贵州 普安。目录。第一章简介 2 1 1概述 2 1.2 监控量测目的 2 1.3 编制依据 2 1.4 适用范围 3 第二章监控量测方案 3 ...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2地质条件 1 2.3自然条件 2 3.监控量测方案 3 3.1监控量测目的及必要性 3 3.2监控量测原则 4 3.3各隧道监控量测项目 6 4.监控量测操作方法及要点 6 4.1洞内 外观察 6 4.2隧道水平净空收敛监测 8 4.3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10...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中铁七局集团 乌东德水电站。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中铁七局集团 乌东德水电站。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四年三月。目录。一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