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童话,是选学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了小青石不安于过平静舒适的生活,要到都市里去。后来工人把小青石运到都市里,作为材料,拌成混凝土,铺在马路上,它和伙伴一起为大众服务,支持大众的脚,它觉得这才是最快乐的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借此阐明了生活的意义。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人物语言、心理活动表现中心,文章层层深入,揭示主题自然,合情合理。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分清课文的主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受到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2.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解,对学生进行为大众服务的思想教育。
四、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
1、揭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青石》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起初,小青石的理想是什么,小黑石的理想又是什么,后来,小青石的理想又变成了什么?
(师出示:起初,小青石的理想是。
小黑石的理想是。
后来,小青石的理想变成)
2、初读,理清思路。
生自言自语地练习,练习好的把手举起来。
师:谁来说说?
生:起初,小青石的理想是想到都市里去,见识种种事物,过有趣的生活。小黑石的理想是过平静舒适的生活。后来,小青石的理想变成与同伴一起支持大众的脚,为大众服务是最快乐的。
师:小青石是怎样改变自己的理想的呢,它起初又是怎样对小黑石说的,把他们的对话找出来读读。
生找对话自由读。
师请两位学生起来读,一位学生读小青石说的话,一位学生读小黑石说的话,其余学生读旁白。(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读得相当有感情。)
师:我想采访一下小青石,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我现在觉得很烦,讨厌这种平静的生活,希望和珍珠、玛瑙一样到都市里去,见识种种事物,过有趣的生活。
师:我再来采访一下小黑石,你现在的心情又是怎样呢?
生: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反而觉得小青石很烦。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体会同桌对读这一段对话,练习后我请三组同桌上来赛读。
生练习读。师请三组同桌上来赛读。
3、研读课文。
师:小青石讨厌过平静舒适的生活,一心想到都市里去见识种种事物,过有趣的生活,而小黑石认为现在挺好的,整天被温暖的太阳……(过渡读课文的第。
九、十两小节)
师:下面的内容我想请同学们换种方式读,把下文的“小青石”和“它”换成“我”来读,读的时候感觉有什么不同,能体会到什么?
(生把“小青石”和“它”换成“我”体会读。)
师:同学们把“小青石”和“它”换成“我”来读,感觉有什么不同,体会到了什么?
生发言。师:说的真棒,让我们以“我”的语气深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第21节。
(学生深情地朗读)
4、小练笔。
师:多少年过去了。有一天,我身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
没过几天,工人们就把窟窿填满了,我好奇地张望着,发现我的好朋友小黑石也在其中。我兴奋地喊……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小青石了,当你再一次遇到你的好朋友小黑石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小黑石也会说些什么呢?
请你发挥你的想象,继续往下写吧!
[出示:多少年过去了。有一天,我身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
没过几天,工人们就把窟窿填满了,我好奇地张望着,发现我的好朋友小黑石也在其中。我兴奋地喊:“(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小青石了,当你再一次遇到你的好朋友小黑石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小黑石也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你的想象,继续往下写吧!)]
(学生奋笔疾书。)
师:同学们,谁自告奋勇地来说。
生读小练笔。
5、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小青石和小黑石都利用自己的特长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你的理想改变过吗,能向老师和同学倾诉吗?(同桌互说自己的理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想?
师:同学们,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只要你们利用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大众服务就够了!
六、说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按传统板书的样式,以重要词句为点,以文章脉络为线来安排,体现了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一) 生活平静、安适(略写)
二) 谈理想(详写)
三) 去都市(略写)
四) 变成混凝土(详写)
五) 愿做铺路石(详写)
高兴——生气——闷声不响——不知怎样才好——非常快乐。
小青石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的是“读文心谭的”的教学模式。“读文心谭” 是将读写说结合起来。通过读,获取文本的情感要旨;通过写,表达自己的感悟体味;通过说,碰撞多彩的思想火花。
“读文心谭”强调读懂作者、读出自我、读悟生活、读活性灵。
小青石》一课主要讲的是一块小青石追求理想的故事。本节课学生通过读《小青石》这篇课文,获取文本的情感要旨,从而明白要正确认识自己,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这样一个道理。然后将感受写出来,或是模仿课文拟人的方法来续写小青石与小黑石的对话。
最后再向全班展示,在展示中去获取别人的思想精华。这篇课文偏长,我想在读文的时候学生理解可能会有困难,于是我在读文这个环节给他们设计了四个问题。围绕着四个问题再来读文。
整体来看这节课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组内交流,弄清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写文这一环节每位同学都能动笔写。这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在教材的把握上。
选择的文本偏长,这不利于学生快速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给学生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所设置的目标不明确且不易操作,要点把握不到位。对于目标的设置忽略了去参照我们的单元提示,以至于没找准目标。
这种课型重点在于读、说、写上。必须要抓住某一个突出的点来学、说、写。正如《小青石》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本文就应该落实到对童话的特点学习上,在学生了解童话特点后,再试着用这样的特点来学编童话。
在《小青石》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这点被忽略掉了,而把重点放在了这篇童话旨在告诉我们什么上。其次,在教学过程上。有些环节处理不当,所设置的问题过多,让学生有点应付不过来,这种情况就应该提醒学生分配一下学习任务或老师分好学习任务。
时间分配上也有欠缺。如在本节课上由于课文较长、问题多导致了在读文上花了一些时间,而后面的评文这一环节所剩时间就不多,所以学生在“说”这个问题上还做得不够。
本节课教学基本完成,出现了以上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不足之处还需以后再教学实践中来改进。
小青石教学总结。
这篇童话故事讲了小青石不安于过平静舒适的生活,要到都市里去。后来工人把小青石运到都市里,作为材料,拌成混凝土,铺在马路上,它和伙伴一起为大众服务,支持大众的脚,它觉得这才是最快乐的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借此阐明了生活的意义。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人物语言、心理活动表现中心,文章层层深入,揭示主题自然,合情合理。
整体来看这节课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组内交流,弄清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写文这一环节每位同学都能动笔写。
本节课学生通过读《小青石》这篇课文,获取文本的情感要旨,从而明白要正确认识自己,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这样一个道理。然后将感受写出来,或是模仿课文拟人的方法来续写小青石与小黑石的对话。最后再向全班展示,在展示中去获取别人的思想精华。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小青石》教案
小青石 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 了解这篇童话所揭示的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意义。2 阅读课文,分清主次,并抓住主要内容认真仔细地阅读,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认真仔细地阅读,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从中体会生活的意义。教学难点知道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小青石的理想有什...
小学四年级语文《小青石》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 小青石 导学案设计。课题。学科语文备课时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习准备。意义。2 明确提示语位置的几种情况,并能在写作中运用。理解小青石对人生道路,生活意义认识的变化过程。小青石年级授课时间。四年10.5 课时主备人执教人。1 通过自学,知道课文围绕小青石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使学生明白生活...
人教版四年级上《小青石》教学设计
18段。梦想着去都市的小青石被工人们铲进车里,运到了都市,它又被工人们搅拌成了 混凝土的一部分 请你联系课文,快速地浏览第17 18自然段,说一说,混凝土是怎样的?坚硬,透不出一丝气,硬板,不自由的,稳定不动的 到了都市,小青石的生活还是稳定不动的。它成了一块僵硬的混凝土,没有自由,束缚难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