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读懂诗歌

发布 2022-01-14 03:26:28 阅读 6318

专题一读懂古诗(必备知识)

明诗意,知题材。

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题也就成了一种必然。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能力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同时也是很多学生拉开差距的一道大题。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现就这个问题做如何**。

古代诗歌分为诗、词、曲三大类,其中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以及楚辞和乐府诗;近体诗是盛行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律诗和绝句;词萌生于南朝盛于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发展到元朝形成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中的小令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结构章法及基本特点:

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中绝句按句来理解;律诗按联来把握;

词:主要把握上下片来分层体会,上片主要写景(次要),下片主要抒情(主要)

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诗词的前半部分很多都是写景,后面基本都是对情感的深化,前后内容一般是一致的(乐景与乐情,哀景与哀情);或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乐景衬哀情的关系。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一、标题切入。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二、细读正文。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在方法上还是有以下两点很关键:

一)懂得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

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

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

一、二两句,律诗的。

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绝句的。

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

三、四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2.章法结构(近体诗):起承转合。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这一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甚至可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1)“起”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a.

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b.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2)“承”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有:

a.承上启下,b.铺垫下文。

3)“转”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中多指过片。“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4)“合”在古诗词中,“合”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a.

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b.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c.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古诗词“合”的方式有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手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3.利用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特点理解诗意,甚至艺术手法。

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对仗,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置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

“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分清对仗种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另外,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细读,反复品读正文。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1.阅读步骤。

1)多读全诗。力求在3分钟左右至少读三遍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先对全诗有个总体印象。

2)找出诗中的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当然更重要的是融入情感的形象(意象),弄清全诗写了什么。

3)找出这些名词或前或后的动词、形容词(如惜、怨、悲、空、独等),弄清全诗的感情基调。

2.抓住重点。

1)抓住意象。意象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2)捕捉、咀嚼诗歌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句子。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也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每一首诗都有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词的主旨。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揭示了本诗的主旨。又如《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

再如《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概括了本诗的主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卒章显志,是古诗词常见的写法,古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三、挖掘暗示信息。

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1.作者信息的暗示。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古代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和**,决定了他的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2.注释的暗示。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在帮**生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源自饶水知音做题方法 1.读懂诗歌看标题,揣测诗歌内容 读诗句,准确翻译,前后贯通 重注释,把握背景,知人论世 明感情,把握诗歌主题 思方法,考虑诗歌艺术技巧。2.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范围,是一句,是一联,还是整首诗?明确答题方向,是鉴赏,还是评价?注意命题者这样的问题 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本诗 词 体...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要点。1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 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 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 意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寄寓作者的生活理...

2023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 课件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课件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 课件 考纲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考纲阐释。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1 鉴赏诗歌的形象。2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