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宗旨。
把握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察,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体现稳中求易、略有创新的原则。在形式上,采用我省中考试题模式,以便与中考接轨。试题兼顾了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并且将阅读与表达较好地加以结合,符合初中毕业考试的要求。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的出台,也将对今后我县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二、试卷的结构
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主要有三大板块:一是语文积累与运用;二是阅读(记叙文阅读、议**阅读、文言文阅读) ;三是作文。
三、试卷具体分析
一) 注重了对考生的基础知识的考察。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积累与运用、课内文言文、现代文阅读。
首先看第一题积累与运用。古诗词和名句的默写。默写内容均为课程标准中指定的课文内容。
因为试题考察的是基础知识,考生一般不会错,基本上保持在满分10分。但在阅卷过程中, 仍发现有一少部分考生在默写“莫道不消魂”一句时, “消”字错的多。还有 ,在默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下片时有个别同学没审清题意,而是写出了上片,另外,也有个别同学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分不清下片的起始句。
命题者意在考察考生的书本知识的积累情况。 对于综合性学习这一题,从抽查的结果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答得不理想, 失分率高。 其原因归根到底是审题不到位和对生活的关注不够, 也可以看出对文意还没有真正学懂、弄通,生活知识匮乏所致。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还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注意对生活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其实,与现实相接的新词汇也是考查学生文学功底的行之有效题型。平时我们教师注重一下对学生关注现实关心当下生活的教育和渗透,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文学素养。
其次,文言实词的解释体现了简要、常用、实用、好懂的原则。 《出师表》 中的“痛恨”与“卑鄙” ,学生通常均能答对,课外选文的“觅”字也是常见的实词。 再有,第一大题小语段阅读中 。
第 题考查 3 个字的读音、写法以及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考生答得比较好, 只有个别的有错的。 由此可见, 我们教师平时重视这方面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这是值得称道的最大的亮点。
二) 突出了对考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文言文试题,《出师表》是经典篇目,试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在含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考察考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
第20题“在《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梅朝荣品诸葛亮》一书中,诸葛亮被描述成了一个很有心计和野心的中国最虚伪的男人。不仅他辅佐刘备成了一场阴谋,而且被当做礼贤下士典范的三顾茅庐,也说成了是民间传言和历史演义**的创造。
对诸葛亮的歪解,你一定有话要说。在你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考生平时只要认真学好课内文言文,答题一般不会出错,这是课内所学的文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再有, 从选文中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理由。这道题重点考察思维综合运用概括能力。
此外,现代文阅读题里也注重对考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譬如: “第14题选择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
第15题读完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还有,第9题根据原文仿写小诗。”总之,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考查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但绝大部分题目不难,只要稍加分析便能得出答案。
既考查了评判能力,又考查分析、表述能力。不过,可喜的是:考生都能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把题答得尽善尽美, 丢分的比较少。
三) 注重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查。 作文是采取半命题作文方式。题目是《幸福,原来——》幸福这个话题,人人都有话说,大多同学都能写好。
同时有采用半命的形势,也为语文水平高的同学提供了发挥语文才能的空间。尤其是材料提示,也给考生以最大限度的拓展了选材的空间及写作的内容,开阔了考生的写作思路。对引领学生回归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因此,令人欣喜的是能看到一篇篇生动感人的好文章,考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到极致,彰显了自我。
四、存在不足。
1、大多数考生卷面还不够整洁,字书写得不过关,潦草,不规范,语言表达上显得贫乏、单调、乏味,没有新鲜感。不要小看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 会直接影响语文成绩的提高。
2、相当一部分教师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到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脱离语言的交际实际,扼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发展极不平衡。试卷的抽样调查显示,考查基础知识题好,而考查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显得差一点。由此可见,教学中以讲代练,以教代学的死记硬背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五.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加强语言表达等基本功训练。
2、教学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力。
3、处理好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精讲中求质量,精练中求效率。
总而言之,这次期末测试是中考前的一次大练兵。它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中考是我们今后教学的导向,只要我们教师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平时积累,在自主、合作、**学习氛围中,强调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学生的人文素养必定回稳步发展,日臻完善。
同时也会大大地提高我县语文教学的质量。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 命题宗旨。把握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察,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体现稳中求易 略有创新的原则。在形式上,采用我省中考试题模式,以便与中考接轨。试题兼顾了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并且将阅读与表达较好地加以结合,符合初中毕业考...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 总体评价。大港区2008 2009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稳中有变,难度适宜。它紧扣09年中考题型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从整卷看,有如下特点 1 结构题型稳中有变。试卷框架结构方面紧扣09年中考的命...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 总体评价。大港区2008 2009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稳中有变,难度适宜。它紧扣09年中考题型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从整卷看,有如下特点 1 结构题型稳中有变。试卷框架结构方面紧扣09年中考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