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对我们的拮(jié)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b.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yī)了一下。
c.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dì)固。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jí)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禁锢滞留旁骛理至意明。
b.亵渎班师聒噪克尽职守。
c.陨落睿智凌驾方枘圆凿。
d.扶腋谮害恣睢歇斯底里。
3.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b.读书时须对含义深刻的内容进行仔细推敲,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绝不可取的。
c.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升堂入室的君主政体与曙光初现的革命时代。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以改正。(4 分)
漫步在秦皇岛的街头,美丽的城市面貌让人心动,夹带着蔷薇与草木的香气的清凉海风,扑面而来。②作为唯一的协办奥运地级市,秦皇岛同样承担着推广与展示中国礼仪文化的重任。③秦皇岛也将依靠自己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优势,与其他几个承办城市一起,为承办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弘扬奥运精神,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___改为。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5.根据要求填空。(3分)
杜甫的《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分别暗示了历史上。
的两位著名人物。他们是与。
清朝的蒲松龄为了鞭策自己的学习,在压书的铜条上刻下了这两句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但。
横线上还有一个成语,因岁月流逝,已看不清,请你重新在横线上把这个成语写出来。
6. 在班级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各显神通,有同学出示了这样一份**,请你根据提示,补充一个人物把**填写完整(注意:各项内容不要与范例雷同)。 4分)
7.《雨的诉说》综合**(10分)
1)做卡片是学习、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在学习过程中你一定看了不少关于“雨”的诗文,现在请你完成下面的卡片。下列内容供你参考:①带雨字的成语、俗语、谚语、诗句。
或歇后语;②名人爱雨的故事;③描写雨的优美片段,等等。(2分)
2)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
来吧,同学们,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有人说“春雨缠绵,夏雨痛快,秋雨凄美,冬雨凛冽。”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季的雨的各自特点。(2分)
②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有苏东坡、杜甫、李白等著名文人的诗词为。
证。请打开你的知识库,挑几句与大家共享。(4分)
春作者夏作者: )
秋作者冬作者: )
3)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只填序号)(2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让那安闲的雨丝, ;
让那多情的雨丝让那无声的雨丝。
①抹去你思维的俗 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③洗去你心灵的尘 ④拔动你心底的弦。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l分)
8.默写填空。
l)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4)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6)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用来表达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
8)孔子在《论语》十则》阐明学思结合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大王加惠加惠。
2)故不错意也错意。
3)秦王怫然怒怫然。
4)天下缟素缟素。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l1.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并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意在吞并安陵。
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这表现了安陵君的软弱与妥协。
b.第2 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
他一面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c.第3 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进行恫吓。
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d. 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
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
12.简要分析唐雎这一人物形象。(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 12分 1 按要求默写。1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分 2 在王勃的 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首诗中,一洗离别悲酸之态,抒写高山远水不能阻隔知己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沟通的名句是2分 2 阅读下列有关数据,先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再用一句话就此结论表明自己的观点。4分 ...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九年级 上 语文期末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 4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寂寥li o妖娆r o可汗h n 留滞zh b 喑哑 n辍学chu社稷j静谧m c 颤抖ch n憧憬ch ng栖息q洗涤d d 怅然ch ng 纤细qi n聆听l ng 浩劫ji 2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4 名著知识填空。2分 卫哲用四大名著概括了一个成功企业要走的四个阶段 人生的第一阶段首先从 开始,脱颖而出,打破常规 也就是说,人要想成功,第一阶段是你首先要走出来 第二阶段已然形成 之势,企业和个人都有了一定的规模,有了强劲的对手 第三阶段就像 有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需要管理 第四阶段就是 凡间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