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题

发布 2021-12-30 11:01:28 阅读 2045

一、积累与运用(11分)

1.按要求默写(共8分,每小空1分)

a、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登楼》)

b、更深月色半人家刘方平《月夜》)

c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d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e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f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g、江山如此多娇***《沁园春雪》)

2、根据文句所提供的情境,将句子补写完整。(共4分,每空2分)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

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自由的价值。

鲁迅说过。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今的感悟。

3、名著阅读(5分)

有一年夏天,a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a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

“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a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a、选文中的a指的是《三国演义》中的 (人物姓名),出自这里的成语是比喻3分)

b、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a的性格特点。(2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浣溪沙。

苏轼。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4、词的上阕描写展现了一幅的景象。(2分)

5、请描述“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展现的画面。(3分)

二)[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 ④越明年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8.翻译下面句子。(2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得到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汉语遭遇“喀斯特”

我对汉语中与洞有关的词汇很感兴趣。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无人不晓。人们一般以为水滴石穿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水从高处落下的力量,对石头不断地造成侵蚀,日积月累,就把石头给滴穿了。

如果水滴落在非石灰岩的岩石上,这种理解是对的,但如果水滴到了石灰岩上,这种理解就不对了。

石灰岩在地表上分布很广。在我国,裸露石灰岩的分布面积占地表的四分之一,因此水滴到石灰岩上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水吸收和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岩反应,生成了新的可溶于水的物质。

水滴不断地滴下来,不断地溶蚀石灰岩,并把溶蚀的物质冲走,这个过程称之为喀斯特作用。

水滴石穿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过程。化学反应的进行速度比机械的磨蚀要快得多。长江三峡地区就是一个石灰岩地区,仅靠水流的机械冲刷和磨蚀作用,四川盆地现在恐怕还是泽国。

一定是发生了喀斯特作用,才把三峡切穿了,让四川盆地的众多水系有了一个出口,夺路而出。

对于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洞穴,汉语言有着精妙的解说。古人举着火把进入洞穴,感到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就有了“洞明”“洞察”;洞给人深不可测的感觉,因此引申出思想和见解的深刻、深邃,这就是“洞见”“洞晓”。然而“洞开”“洞庭”中“洞”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洞开”是大开、大敞之意,如“门户洞开”;“洞庭”中的“洞”字有宽敞、开阔之意,洞庭湖就是广阔的湖的意思。

为什么“洞”字可以表达大开大敞的意思?读一下古人游记中对洞穴的描写,似乎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有“先经过一个狭小的口子,接着见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大厅”的细节。洞穴中多大厅,有的大得不可思议。

比如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如此大的洞庭,当然可以说“洞开”啦。

洞中的大厅是怎样形成的?原来洞穴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岩层中有夹层,岩性不一样,或岩层有各种节理和裂隙,再加上有倾斜的角度,这样洞穴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洞顶的岩石会发生塌陷。随着塌陷愈演愈烈,地下河又不断地运走塌下的物质,洞中的厅堂就越来越大,大厅就形成了。

洞中的厅堂继续发展,洞顶越来越薄,最后彻底塌陷,大厅露出地表,这时大厅就成了喀斯特地貌中的所谓“天坑”。

说起天坑,我又想起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我猜想武陵渔人进入的“桃花源”应该就是一处天坑吧。

10.本文巧妙地借助一词说明了什么是喀斯特作用;介绍“洞开”“洞庭”是为了引出对的说明。

11.文章第④段举长江三峡这个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12.第⑥段写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4分)

13.第⑤⑥段对汉语词汇的解说生动形象。请你借助想象推断古人是怎样创造“洞达”一词的。(3分) 〔帮帮你〕《现代汉语词典》对“洞达”的解释:透彻地理解。

14.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右图是汶川**后中国红十字**会的一幅招贴画,请你给这幅招贴画写一段说明文字。(不少于80字)( 2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试题2015.03.21 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 积累运用 共33分 1 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琼花,即聚八仙花,株高四至五米,枝干纷 f n 披,姿态优美。它的花型十分奇异,如冰盘,如圆月。中间花蕊 ru 拥簇 c 聚如联珠,为可孕花。四周...

九年级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月考试题。亲爱的同学们 临大事贵有静气。请你平静情绪 认真审题 工整书写 规范作答,相信你能秀出自己的风采,考出理想的成绩。一 古诗文积累 30分 一 经典诗文积累 1 默写孟浩然的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的前两联。4分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 依据课文填空。3分 思...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1 诗词名句填写 5分 1 鸡声茅店月。2有暗香盈袖。3 五十弦翻塞外声。4 辛弃疾的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中,从视觉 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5 酒 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请找出一句与 酒 有关的诗句。二 综合性学习 共7分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