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冲刺题 答案部分

发布 2021-12-19 09:48:28 阅读 7311

一、语基部分 21

二、古文部分 21

三、诗歌鉴赏 25

四、默写部分 25

五、必考阅读 26

六、文学阅读 27

七、实用阅读 28

一)语基第一套。

1.【字音识记】b (a.“棱”读“lénɡ”;c.“伺”读“sì”;d.“刹”读“chà”。

2.【词语使用】c(“挂一漏万”指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与句意相符。a.反应:

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此处应用“反映”。b.拍手称快:

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d.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不能用于指问题得到解决。)

3.【病句辨析】c(a.语序不当,应该是“监测、分析和研判”。b. 成分残缺,句子无主语,应去掉“由”。d.句式杂糅,应改为“出于……的考量”或“以……为目的”。)

4.【语言连贯】b(本文段主要介绍中国“玉文化”的特点。根据语意,第②句和第⑥句讲“玉”因其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成为“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应排在前面;再根据第①句中的“也”、第⑤句与第③句中的“更”、第④句中的“因此”等连词,可以判定各句间的排序应如b项所示。)

二)语基第二套。

1.【字音识记】d(zhuàn/zuǎn,guǎnɡ/kuànɡ,zhá/zhā。a.chù,qī/qì,bì/pì。

b.ɡònɡ,zhé/dí,duó/dù。c.jiào,chēn/zhěn,juàn/jùn)

2.【词语使用】d(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此处应用“销声匿迹”。a.渐行渐远:渐渐远离,此处指逐渐消失。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c.归咎:归罪。)

3.【病句辨析】c(a.不合逻辑,“避免不再出现”应改为“避免再出现”。

b.成分赘余,“令人堪忧”应改为“令人忧虑”。d.

搭配不当,“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

4.【语言连贯】d(先总说文化的存在特点(第④句),“草根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其存在也应该具有这个特点。在介绍“草根文化”时,先讲其**(第③句),再讲其影响(第①句),然后讲如何对待“草根文化”。

在对待“草根文化”这个问题上,先讲原则(第⑥句),再讲方法(第②句),最后讲意义(第⑤句)。)

一)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5.d(没:同“殁”,死。)

6.d(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连词。a.表并列,连词;将要,副词。b.她的,代词;它们的,指书,代词。c.在,介词;从,介词。)

7.a(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教育孩子,⑥写其善良助人。)

8.b(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9.(1)(3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3分。何为:为什么。1分。独:难道。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2)(3分)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

3分。死:为……而死。1分。戚:忧伤。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3)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

4分。穷:困窘。1分。振:救济。1分。业:置办产业。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

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

“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

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

“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

“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

”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怎么办呢?

”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

”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

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

“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

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

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二)《宋史·刘韐传》

5.a(疏:上奏。)

6.c(表承接,连词。a.来,表目的,连词;用,介词。b. 替,介词;被,介词。d.连词,就;却,表转折,连词。)

7.c(①表现刘韐用兵的智慧。④侧面表现刘韐的意志胆识。)

8.b(“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有误,此处是指免除了邻居为逃跑的人补偿租税的不合理规定。)

9.(1)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诸位将领说西夏人果然有诈,请求会合兵力突袭他们。

3分。愆期:延期。1分。乘:突袭。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2)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就平定了。

4分。饮:使……饮酒。1分。官:封官。1分。纵:放回。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3)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道人的想法,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

3分。正:正道。1分。所以:……的原因。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参考译文】刘韐是建州崇安人,王厚镇守熙州时,征召他为狄道令。西夏人攻打震武,刘韐到鄜延**帅职,派出奇兵攻打西夏人,解除了围困。西夏人来传话,希望向宋朝纳贡谢罪,大家都认为这是欺骗的话。

刘韐说:“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呢?他们虽然刚刚取胜,但他们的士兵也疲惫不堪,害怕我们再次进攻,所以诚心归附来谋求自我安定,这是实情。

”于是,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下诏书答应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诸位将领说西夏人果然有诈,请求会合兵力突袭他们。刘韐说:

“越过边境约定会面,应该容许有别的变故。”恰逢第二次请求纳贡的使者到,刘韐警告说:“朝廷正致力于讨伐西夏,我为你们请求,不要像从前那样为求取岁币,在战场上争斗,而招致我朝皇威大怒。

”西夏人听从了命令,西部边境从此就安定了。”

刘韐执掌越州时,鉴湖被百姓占用耕种,官府于是收敛租税,每年两万斛。政和年间,把干涸的地方都开垦为田地,租税扩大到原来的六倍。租税太重但催讨严苛,百姓大多都逃离了。

以前都是勒令邻居补偿,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报,刘韐请示后免除了这一规定。方腊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准备了船只请求刘韐一块走。刘韐说:

“我是郡守,应当与城共存亡。”不为之而动心,更加严格备战,做好防守。敌人到了城下,就击败了他们。

执掌荆南时,河北盗贼兴起,又用他来镇守真定。盗贼首领柴宏本是富人,不能忍受横征暴敛,聚集众人抢掠,杀了巡尉,统制官也被杀死。刘韐一个人骑马前往镇守,派人招他来。

柴宏到了就服罪。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就平定了。

金人已经谋划向南进攻,朝廷正打算顺从他们求取云中土地的要求。刘韐刺探侦查得到实情,急忙禀告朝廷,并且暗中整顿城池守卫来静待其变。这年冬天,金兵抵达城下,知道有防备,在他的旁边留下军队,然后驱兵向宋朝内部攻打。

等到回来,修整云梯和冲车,设计围攻,显示要发起攻击,刘韐发射强弩射杀他们,金人知道不能威胁他们,就退兵了。

京城失守,朝廷派他出使金营,金人命令仆射韩正把他安顿在僧舍。韩正说:“国相了解您,现在想重用您。

”刘韐说:“苟且偷生侍奉二主,死也不这样做。”韩正说:

“军中商议立异姓为王,想让您担任正职代替我,并能够让家属随行,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到北方去求取富贵。”刘韐仰天大呼道:“有这事吗?

”写了一片纸送回,说:“金人不认为我有罪,而认为我可以重用,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何况君主忧劳就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道人的想法,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斟了一杯酒后自缢而死。

刘韐举止庄重性情宽厚,到面对大事时却意志坚决不可改变。

三)《资治通鉴·徐敬业传》

5. b 举:攻取。

他,代词。(b.连词,表修饰/却,连词,表转折。c.从,介词/对,介词。

d.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所字结构/“为……所”,表被动)

是行动,非计谋。①②则为计谋。)

苏孝祥是官军将领,他攻击的是徐敬业。)

9.【断句与翻译】(10分)

1)此李孝逸也/将斩之/三朗大呼曰/我果毅成三朗/非李将军也/官军今大至矣/尔曹破在朝夕/我死/妻子受荣/尔死/妻子籍没/尔终不及我/遂斩之4分。每错3处扣一分。]

PLC分析题 部分答案

五 分析题 1.将以下的梯形图转换成语句表。2 将以下的语句表转换成梯形图。ld i0.0 o q0.0 ldn m0.1 a m0.0 o i0.1 aldlps a i0.3 q0.0lpp an m0.3 m0.03 分析以下程序,画出m0.0 m0.1 q0.0的时序图。2 分析以下程序,回...

部分作业题答案

1 写出葡萄糖 半乳糖 甘露糖及果糖的fischer投影式和haworth透视式单糖的环状以 d 葡萄糖为例 2.如何区分葡萄糖 果糖 核糖 蔗糖和淀粉溶液,并说明你所采用的方法和原理。葡萄糖 6c醛糖,有还原性 核糖 5c醛糖,有还原性 果糖 6c酮糖,有还原性 蔗糖 二糖,无还原性 淀粉 多糖,...

2023年心理学考研部分真题答案

简答题。76 艾宾浩斯以自己的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的记忆方法,对遗忘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据此回答一下问题 1 实验使用材料是什么?2 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什么?3 用简单图画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4 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答 1 使用的材料 无意义音节,即 由若干字母组成 能够读出 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