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材p27-28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2、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各阶段(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对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特点?
3、请你谈谈从原子结构的演变得到什么启迪?
它们由什么微粒构成。
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同种元素的原子完全相同。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它可以再分吗?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什么?它可以再分吗?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形象、简单的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提出问题: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呢?
规律:1.电子总是由内往外排,先排在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排满第二层后再排第三层。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8个。
3、最外层为8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he最外层2个电子)。如:稀有气体。
4、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容易得到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小于4个容易失去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等于4个,相对稳定,不容易失去和得到电子。
请画出na、mg 、 o 、 cl、ne、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稳定结构。
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处于稳定,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即(如:he、ne、ar等)
2)不稳定结构。
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或容易得到电子转化最外电子层上为8(有些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如:失去: na、mg、al 得到: f、o、cl)
离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电荷数。
元素化合价:失去的电子数=正价数值,且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的电子数=负价数值。
结论:、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__容易失去电子,且只有正价,没有负价。而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都达到。
__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既有正价又有负价。
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不发生变化会发生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用下面的结构示意图的字母填空:
1)属于金属原子的是。
2)属于非金属原子的是---
3)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4)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原子的表示符号及意义。
用 azx表示原子:
1.求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2.求阴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3.求阳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4.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1h216o分子中,n=
在离子ro3n-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 )
a.a-x+n+48b.a-x+n+24
c.a-x+n-24d.a+x-n-24
动脑:质量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只是数值上相等,但意义不一样。
练习: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下面哪些互为同位素?
红磷和白磷、 12c和13c、氧气和臭氧、石墨和金刚石、16o和18os和34s、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称为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考虑的对象不同,同位素的范畴是原子,同素异形体的范畴是单质。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作者及工作单位。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朱丹刚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中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我是以历代科学家对原子的研究和认识为主线,得出一个理论,但又存在一个问题,通过实验解决一个问题,又冒出另外一个...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 教材的地位。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一第三单元。经过前两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种多样。在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后,教材选择了化学史中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不断深入,原子结构模型的不断演变的过程引入原子结构的内容,这样安排既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带入完...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 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 假说 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体验科学实验 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2.了解钠 镁 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