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专题复习

发布 2021-05-17 15:24:28 阅读 7250

高考语文作文的审题立意专题复习。

1、考点分析

高考作文命题的常见形式。

1.命题作文。

2.材料作文。

3.话题作文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思想健康

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

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

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5)做出结论。

2、专题详解。

第。一、第一构思。

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冒”出来的“第一构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为大家所普遍认知、一再提起的,也是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就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有别于“众生俗论”,因此,应当注意避免“第一构思”。

第。二、运用发散思维提炼观点

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为自己提供多种立意,便于从中选择,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立意。

—从话题的不同侧面来立意。

—寻找与话题相关的人或事。

—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观点

—通过比较、鉴别提炼观点。

第。三、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写作角度

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由于分类的标准、方法不同,命题材料的不同,我们也应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材料的中心。如果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

审题分析: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第二段以“有人说”的形式对上文进行总结概括。

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把握隐含信息,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

例: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

”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

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审题分析: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脚”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

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去。

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料中的“眼”。

例:科学家罗素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1+1=?”这样一道题。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

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1+1=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审题分析: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概括成一个正确的主张(观点)是:要能于坚持真理。当然,如果从“高材生”们角度出发,分析一下“面面相觑”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一观点:

先入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本质。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请看下题:

例:曾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人伤熊”事件曾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思考,某学校大四学生用硫酸伤害了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辨别出里面有东西。”

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

审题分析: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的公德、修养问题。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不会深刻,当然也难得有新意。

往深层次看,刘海洋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应该懂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有文化”不等于“有公德修养”,这就牵涉到才与德的关系:知识不等于德操。这样论述,就避免了人云亦云。

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

例1: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的议**。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价值了。

审题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

例2:材料一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千米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二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三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了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注意:把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起来思考。

是否结合材料一,自由决定。

审题分析:把材料结合起来思考,提示了材料的对比特性,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作对比分析,即求异,找出二者的对立点:言行不一,律己与律人标准不一。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正确的主张:高尚的品质绝不体现在嘴上,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材料一中的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上学,且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小新助人为乐,靠的不是如何说,而是靠的实际行动,可作为品质高尚的典型事例。

例3:看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审题分析: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找它们的关联时两方面都要注意到。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看出,这两则材料虽然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即都是说人或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审题技巧。(一)、从抓关键词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了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 ——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这段材料的关键词句有“那是经典,不容置疑”“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这两处关键词句体现了面对权威的两种态度——迷信和质疑。于是我们可以从中思考,得出观点:“迷信权威,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而怀疑精神则能推动进步。

”(二)、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怎么走?

”青蛙直至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

后来,螃蟹遇到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

“我没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螃蟹为什么在青蛙的帮助下“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原因可以从螃蟹自身和青蛙两个角度去分析。从青蛙的角度,它并没有“一直往前走”,而是“横着爬”‘可以得出观点“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意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而青蛙也有一定的责任的,它帮助螃蟹却并未站在螃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可以提炼观点“帮助别人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当然,如果综合考虑,这与双方的沟通不当有关系,可提炼观点“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

(三)同异互求法

高考作文专题审题与立意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作文命题的题型主要有命题作文 包括半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也叫 新材料作文 或 命意作文 话题作文三种。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看,材料作文有加强的趋势,20xx年和20xx年 材料作文 都占50 至60 而20xx年,全国17道作文题中有16道是 材料作文 只有江苏...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 单个词语型。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 脸 本义 人的脸部 引申义 表情,情感 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 比喻义 面貌 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如 安...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张世鑫。第一步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 引入性材料 阐释性话语 话题核心词 写作要求 构成。材料 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 提示语 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 要求 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话题作文审题包括 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