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服装学院。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总学时:64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服装营销。
开课单位:服装商贸学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管理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第二节近代管理的发展。
第三节当代管理理论。
第四节管理历史演进的规律。
第二章组织管理原理。
第一节个体层次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第三节组织平衡。
第四节管理的职能。
第三章企业管理环境研究。
第一节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目的。
第四章经营目标与竞争战略。
第一节经营目标与经营战略。
第二节竞争战略。
第三节差别化战略
第五章多种经营战略。
第一节环境变化与经营范围。
第二节多种经营的意义。
第三节经营方向选择。
第四节经营结构选择。
第五节资源配置。
第六节多种经营的阻力和误区。
第六章国际化经营战略。
第一节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和过程。
第二节国际化经营的现实与课题。
第三节国际化目标选择。
第四节经营资源转移。
第五节国际化经营的难点。
第七章企业制度选择与金融市场。
第一节企业及企业制度。
第二节企业形态。
第八章外部关系协调。
第一节企业外部关系与社会责任。
第二节利害者关系协调。
第九章企业组织管理概述。
第一节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组织管理的机制和过程。
第三节组织管理的职能。
第十章组织结构。
第一节分工与协作。
第二节组织结构的确定。
第三节组织结构的选择。
第十一章制度规范。
第一节制度规范的种类。
第二节制度规范的形势与调整。
第三节制度化管理。
第十二章激励系统。
第一节激励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激励理论模式。
第三节激励系统设计。
第十三章计划与控制系统。
第一节计划与控制。
第二节计划制定过程的意义。
第三节控制系统。
第四节评价标准的制定。
第十四章组织文化。
第一节经营目标与经营理念。
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形成。
第十五章人员配置。
第一节人员配置概论。
第二节人员计划及招聘。
第三节人的配置。
第四节管理人员配置。
第十六章领导与沟通。
第一节领导的功能。
第二节领导的权利与影响。
第三节领导的有效性和领导方式。
第四节沟通。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其涉及的主要基础知识为高等数学与管理数学等,也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管理**与决策,以及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手段;
2.熟练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
3.掌握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职能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4.运用各职能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5.运用计划职能的基础知识与方法,编制某一方面的计划;
6.运用组织职能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某一组织机构与组织职能;
7.掌握决策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
三、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为以后的营销专业课奠定坚实基础
四、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管理的历史发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与形成学生对管理的历史演化、不同时期、不同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管理历史的演进规律的认识能力;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
管理历史演进各时期的特点,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管理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组织管理原理。
一、教学目标。
本章阐述个体行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心理能量、组织的平衡、管理职能等理论问题。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与形成学生对个体假设理论、行为与学习理论理解能力;从理性的角度对多种经营的阻力和误区的认识能力;提高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环境的平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个体假设理论。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间的关系。
3、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环境间的平衡。
4、管理的职能。
第三章企业管理环境研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与形成学生对环境与企业的关系的理解能力;对企业环境管理地目的认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2、企业面临的选择。
3、企业适应变化的途径。
第四章经营目标与竞争战略。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竞争的必然性、经营目标的作用、经营的涵义、主要竞争战略、非竞争战略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企业经营目标。
2、企业经营战略。
3、非竞争战略。
4、差别化战略。
5、经营资源。
第五章多种经营战略。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企业多种经营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多种经营的阻力和误区的认识能力;对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经营结构决策与经营资源配置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变化与经营范围的选择。
2、 多种经营的意义。
3、 企业经营结构决策。
4、 企业经营资源的平衡配置。
5、 多种经营的阻力和误区。
第六章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能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和过程,认识国际化经营的特有问题,理解国际化经营环境下的信息资源转移。
二、教学重、难点。
1、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和过程。
2、国际化经营的特有问题。
3、信息资源转移问题。
第七章企业制度选择与金融市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企业的特征、企业制度的内涵、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的特征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2、公司制企业的特征。
3、企业制度。
第八章外部关系协调。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形成队企业外部关系与社会责任的认识能力;对协调主要的利害者关系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企业外部关系与社会责任。
2、环境意识与环境管理。
3、股东关系。
4、消费者关系。
5、交易伙伴关系。
6、**关系。
7、媒介关系。
第九章企业组织管理概述。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的理解界与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
2、企业组织管理的业务技术层面。
3、管理协调的基本类型
4、 组织管理的主要工作。
第十章组织结构。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与形成学生对组织结构的一般原理的理解能力;对常见组织结构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分工与部门化的方式。
2、权限关系确定。
3、沟通与协商过程。
4、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
5、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十一章制度规范。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组织制度控制的基本原理理解与一般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制定制度规范的要求。
2、制度规范的制定和调整。
3、制度化管理的特征及优越性。
4、制度化与人性。
第十二章激励系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激励的实质与功能的认识能力;对主要的激励理论模式的理解、分析、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激励的实质功能。
2、激励过程。
3、需要激励模式。
4、动机——目标激励模式。
第十三章计划与控制系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的认识能力;对制定评价标准意义、作用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2、 两种控制。
3、 评价标准的制定。
4、 计划与控制的协调。
第十四章组织文化。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认识组织文化的性质、功能、构成的认识能力;对共同价值观、思维模式、共同行为规范形成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组织目标和价值观。
1、 组织文化的构成。
2、 组织文化的性质。
3、 组织文化的功能。
4、 共同价值观、思维模式共同行为规范的形成。
5、 组织文化的运用。
第十五章人员配置。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组织管理中有关人员配置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人员配置的重要性。
2、组织中的三种“场”
3、人员配置的基本要求与计划。
4、人员招聘与人的组合。
5、 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第十六章领导与沟通。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有对组织管理过程中领导与沟通的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权力、影响与职权。
2、 领导的职能。
3、 领导权力类型与影响方式。
4、 沟通的过程、作用、原则、和方法。
五、学时分配建议。
六、教材与教参:
一)教材 《管理学原理》余秀江张光辉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
二)教参 《现代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著中国人民出版社。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随堂考闭卷。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简介。课程编号 学分 3,2 总学时 48,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二 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 是教育部指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 管理学原理 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
管理学教学大纲
management 课程编码 05101020 学分 3.0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 48其中讲课 48 实验或实践 上机 适用专业 工商管理。推荐教材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 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目。1.杨文士 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美...
管理学教学大纲
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 教学大纲。课程组编。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2007年2月。管理学 教学大纲。编写说明。一 开课学院与专业。商务学院 会计学院 国际经济与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下设的相关专业。二 课程号。三 教学对象。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