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和管理者的工作。
一、学习目的。
理解管理的含义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其性质。
二、本章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条件。
共同劳动;组织;组织目标。
二、管理的定义(教材第5页)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
一、管理过程(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9页)
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管理职能(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7页)
1、计划:设定组织目标并决定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2、组织:决定资源和活动组合的最佳方式。
3、领导:激励组织成员为组织利益最大化而工作。
4、控制:监督和纠正当前活动以保证目标实现。
第三节管理者和管理工作。
一、 管理者的定义(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6页)
管理者是以执行管理过程为职责的组织成员,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 管理者的类型(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9页)
管理者依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以及营销、财务、运营、人力资源和行政等专业管理者。
三、 管理者的角色(教材第7页)
1、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 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3、 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 管理者的技能(教材第8页)
1、 技术技能。
2、 人际技能。
3、 概念技能。
五、 管理工作的性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本章重点。
掌握管理定义、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结论。
二、 本章难点提示。
从管理的产生条件理解管理定义的多样化。从管理服务于经济组织的实际需要、从客观环境的变化特征和人主观认识的三个角度理解管理职能和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 学习目的。
了解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认识管理理论的本质特征:环境适应性。
二、 本章内容。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教材第13-18页)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管理活动、管理职能、管理原则)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组织)
第二节行为管理理论(教材第18-20页)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二、人际关系运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教材第20-22页)
一、数量管理理论。
二、系统管理理论。
三、权变管理理论。
四、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
二、精益思想。
三、业务流程再造。
四、核心能力理论。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本章重点。
掌握科学管理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内容:泰罗制、法约尔14条管理原则、韦伯理想组织研究、梅奥行为科学研究、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新发展的主要内容: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
二、本章难点提示。
从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理解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辩证关系。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一、学习目的。
认识管理活动与组织环境的逻辑关系;掌握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
二、本章内容。
第一节组织环境。
一、 组织环境的含义:
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力量和机构。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部分。
二、一般环境。
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国际因素。
三、任务环境。
竞争对手、顾客、**商、管制者、利益集团、战略合作伙伴。
四、内部环境。
所有者、董事会、雇员、物质环境。
第二节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教材第207页)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二、组织文化的特征(教材第207页)
1、超个体的独特性。
2、相对稳定性。
3、融合继承性。
4、发展性。
三、组织文化的结构(教材第207页)
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三层。
四、组织文化的维度(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63页)
关注细节、成果导向、员工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稳定性、风险承受力。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本章重点。
组织环境的不同内容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具体影响。
二、本章难点提示。
组织环境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决定性。
第四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学习目的。
明确道德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意义,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掌握社会责任的含义及其对组织管理的价值所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一、四种道德观(教材第27-28页)
1、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2、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
3、公平观:管理者要按照公平的原则行事。
4、综合观:管理者在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方面因素。
二、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教材第28-30页)
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视人为目的。
5、超越法律。
6、自律。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教材第30-33页)
一、 道德发展阶段。
二、 个人特征。
三、 组织结构设计。
四、 组织文化。
五、 道德问题强度。
第三节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教材第33-35页)
一、 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 确立道德准则。
三、 设定工作目标。
四、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五、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六、 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四节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一、 社会责任的定义(教材第36页)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承担法律和经济义务,还承担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二、 两种社会责任观(教材第36-38页)
1、 古典观: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利益。
2、 社会经济观:公司不仅要对股东负责,同时还要对产生和支持它的社会负责。
三、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本章重点。
四种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以及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
二、 本章难点提示。
从全面正确认识客观环境变化与组织发展内在联系的角度把握道德与社会责任问题。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一、学习目的。
认识什么是科学决策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决策;理解影响决策诸因素的内在关系;正确使用基本决策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类型。
一、决策的定义(教材第84页)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二、决策的原则(教材第85页)
满意原则。三、决策的依据(教材第85页)
适量的有质量的信息。
四、决策的类型。
根据决策的主体不同分类:个人决策、群体决策。
根据决策的常规性不同分类: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
根据决策的确定性不同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第二节决策过程(教材第87-89页)
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二、明确目标。
三、拟定方案。
四、筛选方案。
五、执行方案。
六、评估效果。
第三节决策风格。
一、决策风格的含义。
个体对信息的认识及其反应。
二、决策风格的类型(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171页)
1、命令型。
2、分析型。
3、概念型。
4、行为型。
三、理性决策(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163页)
四、有限理性决策(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164页)
五、直觉决策(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165页)
第四节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中取**、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本章重点。
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决策过程的内在逻辑;认识并领会决策风格;掌握定性和定量决策方法。
二、 本章难点提示。
根据组织决策的根本目的理解决策过程的内容。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学习目的。
认识目标与计划的内涵;理解计划编制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目标与计划。
一、目标的含义(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183页)
目标是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期望的产出,它提供了所有管理决策的方向,构成了衡量标准。目标是计划工作的基础。
二、计划的含义(教材第111页)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方式,规定进度,检查与控制行动结果等。
三、目标与计划的层次(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191页)
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目标与计划的层次表现为:
高层管理者:战略目标与战略计划。
中层管理者:战术目标与战术计划。
基层管理者:运营目标与运营计划。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教材第114-117页)
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三、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四、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五、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第三节计划编制过程(教材第120-122页)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在。
三、研究过去。
四、**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三、 制定派生计划。
四、 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四节计划的组织实施。
一、 目标管理(教材第133-137页)
1、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2、 目标的性质。
3、 目标管理的过程。
二、 滚动计划法(教材第137-138页)
1、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2、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第五节战略性计划与实施。
一、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
二、战略环境分析。
三、战略性计划的选择。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本章重点。
掌握计划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同计划类型的成因;认识并领会计划编制过程;理解并掌握目标管理方法。
二、本章难点提示。
根据环境要求决定组织工作内容、工作标准的原理和计划旨在推动组织发展的本质,去领会计划编制过程的具体环节。
第七章组织设计。
一、学习目的。
理解组织的概念与组织设计的含义和内容;能够理解组织部门化和组织层次化的客观价值。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与组织设计的概念(教材第150页)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简介。课程编号 学分 3,2 总学时 48,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二 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 是教育部指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 管理学原理 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
管理学教学大纲
management 课程编码 05101020 学分 3.0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 48其中讲课 48 实验或实践 上机 适用专业 工商管理。推荐教材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 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目。1.杨文士 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美...
管理学教学大纲
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 教学大纲。课程组编。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2007年2月。管理学 教学大纲。编写说明。一 开课学院与专业。商务学院 会计学院 国际经济与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下设的相关专业。二 课程号。三 教学对象。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