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个人笔记

发布 2021-05-12 14:04:28 阅读 1959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1、 教育学的任务(名解):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教学艺术和教育价值,并指导教学实践。

第二章教育质的规定性。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的纽带,是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

3、 教育概念。

教育广义: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是系统的还是零碎的,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都是教育。它包括在家庭里、学校中和社会上所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教育狭义(名解):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一定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进行学习,提高思想品德,掌握知识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半日制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

义务教育(名解):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性事业。

学校教育(名解):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教育教学理论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向预期质量规格发展的活动。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 人的发展(名解):一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二是把它与个体的发展联系起来,指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2、 人的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一)顺序性。

1)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2)如儿童心里发展,他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喜怒哀乐一般情绪发展到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3)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教育活动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二)不平衡性。

1)人的发展并不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

2)不同系统的发展起始时间、发展速度、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如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3)同一系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人的身高和体重的两个生长高峰分别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和青春发育期。

4)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把握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及时施教,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三)阶段性。

1)人的发展变化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当代表某些新质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必须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四)个别差异性。

1)尽管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十分明显。

2)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达到的水平是千差万别的。

3)人的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五)整体性。

1)教育者面对的是活生生、完整的人,他们不仅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独特性。

2)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

3)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及其各自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神经系统等。

二)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本身有一个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人的机体结构不断变化和完善,如幼儿周岁学走路,青少年身高剧增等。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器官功能上,还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如有的人从小天资聪颖,在学习和工作中会比别人发展的快些;如果一个人先天双目失明,则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

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的发生变化。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人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遗传素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1、环境是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对于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的是社会环境,如出生家庭、科学文化、道德规范等,它关系到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程度。

二)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1、环境的给定性是指自然、社会、前人、他人为儿童所创设的环境,对于儿童来说是先在的、给定的,儿童生来不能选择。

2、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发展就被注定了,相反由于人的能动性,他可以选择环境,能动的作用于环境。

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能起到什么性质和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环境的态度,如是悲欢消沉还是乐观积极。

三)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反而激发了人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尽管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能简单决定人的发展。这是因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环境的影响要经过人的选择和认同才能起作用。环境决定论把人看做是环境被动、消极的产物,夸大了环境的作用,这种观点是片面和错误的。

3)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体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人的能动性是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中表现出来的。

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1、个体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建构和自我创造。

2、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

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为自己发展创造条件;二是通过确定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 简答: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社会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3)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和改革。

二) 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

1)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不仅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它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

一)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3)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的生态功能。

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承。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选拔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领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和科层组织之间转换、变动,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智慧才能,实现人生抱负。

4、简答题:教育的相对对立性。

1)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

2)教育有自身的活动规律和特点。

3)教育有自身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5、论述: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

一、教育公共投入不足。

二、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致力于发展面向工农大众和保障老少边穷地区人民子女的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一方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实现免费教育,并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辅以“奖助补减免”的资助体系。

这些举措使我国在教育公平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新时期,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1)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明显。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直没有变革,导致城乡、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而经济是发展的基础,经济上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教育上的不平衡。如2023年农村小学生平均公用经费是城市小学生的29%,农村中学是城市中学的31%。

因此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2)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将自己的小孩留给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监护,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和品德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二是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部分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但因为受户口和收费的限制,导致不能及时和正常入学,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对待。

近年来,在党和**的关怀下,通过增设农村寄宿学校和城市想方设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一方面是受社会、经济、传统等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两者的矛盾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转校生、转户生和移民生等。因此尽快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成为一个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名解)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综合笔记

杜威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本质 新三中心论。教育本质 教育即生长 教育及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新三中心论 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使学校 教学做合一。夸美纽斯 泛智教育 一切有用知识教给一切人,主张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教育最首要...

个人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 一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 到教室外面排队了 这一 信号 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线。有的孩子连椅子也顾不上放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挤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 吴老师,他挤我!特别是孟唯希小朋友,每次的排队总会挤在前面,总是对我说 我想排第一个。我忍不住问 站在第一个和站...

考研教育综合笔记

心理学。名词。01.后现代心理学。答 是由持相近观点的心理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汇集而成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趋势。产生于20世纪80中后期,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产物,是在对科学主义心理学批判和解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02.什么是无意注意。答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