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笔记

发布 2021-05-12 06:16:28 阅读 4403

1、名词解释。

悲剧: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它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感受到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即“以悲为美”实现的审美愉快。

喜剧:既是一种艺术类型,也是一种审美形态,它经历了由艺术形态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成为喜剧理论的核心,它包含着一种快乐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发泄,其中也存在着滑稽因素,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是一种严肃的笑。

优美: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优美可以唤起人的本质力量与异己力量在很美活动中所达成的高度吻合一致状态。

概而言之,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

崇高:崇高是西方美学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其基本内涵是:

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阳和完整的体现。在这种审美活动之中,对象和审美主体都获得了新的意义;或者说,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

意境: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黑格尔美学思想:黑格尔认为美就根源于绝对理念,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同真一样,是绝对理念的一种表现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差别。

在黑格尔看来,理念直接表现为普遍性的概念或外化为客观存在的外部对象是真,普遍新的理念与它的外在感性现象直接处于统一一体式显现出感性的光辉则是美。在此基础上,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论断。根据这一论断,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美学应该是“艺术哲学”。

康的美学思想:康德以鉴赏判断为核心的《判断力批判》也就是美学。《判断力批判》的宗旨,就是以判断力来联系人类能力中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以审美世界联系自然世界和自由世界,以美学作为沟通认识论和伦理学的桥梁。

康德所表述的美学思想至今还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为深刻、最富有魅力的美学思想之一。

游戏说”:是主观论者对于情感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观点,它的主要内容是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移情说”: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游戏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艺术与游戏虽有相通之处,但它却能以其深邃而广阔的思想内涵,给我们以审美快感以外的人生启迪。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显然是片面的。

神与物游”:就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物我合一),把自我带入物,以物为主体察世界描绘世界。神与物游,是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独特思路。

按照一般的说法,审美活动就是对某种感性对象的超功利的观照。这或许可以视为审美活动的共性。但实际上,各个民族的审美活动都在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在自己的文化系统的制约下进行,因而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或思路。

柏拉图理念: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超感觉的,美是理念,看不见摸不着。要认识美,就不能凭感觉,也不能凭艺术创作,甚至不能凭理智,而只能凭所谓“灵魂回忆”或“迷狂”。

柏拉图认为只有极少数哲学家,即所谓没有“习染尘世罪恶而忘掉上界伟大景象的灵魂”。才能通过“灵魂回忆”,在一种迷狂状态下与美本身契合无间、浑然一体,凝神观照到那超凡神圣的美,而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则不能认识美。

2、简答。美是什么?

1)美是人与其对象在精神状态达到一体的状态。(2)美是超功利的、无目的的。(3)美是难的,它是一种犹豫的、游离的、闪耀的影子,定义很难把握。

(4)美和爱神圣地统一,是精神对肉体的殖民。

古今中外,关于“美”是什么的言说很多。纵观美学史,美的言说与讨论有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精神出发:

“美是理式”(柏拉图)“美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休谟)“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是意志的充分客观化”(柏格森)“里仁为美”(孔子)“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2、从客观世界出发:“美是和谐”(博克)“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大地有美而不言”(庄子)“美是自由的实践”(李泽厚)3、从客观世界相互关系出发:“美是关系”(狄德罗)“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

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古典传统美学对比。

1)从理论根基看,它比西方传统美学更贴近社会伦理和日常人生,更赋予伦理和人生的意味。(2)从理论取向看,它比西方传统美学更接近深邃的宇宙,人生的始源境遇,显得更加玄远和超越。(3)在思维方式上,它比西方传统美学更有整体性和综合性,但缺乏理论高度和系统性。

(4)从理论的历史行程看,它比西方传统美学更有连贯性。总之,中国古典美学,就其精神的超越性思维的综合性取向的人伦性和贯穿,渗透与其中的天人合一之灵魂来说,它比西方传统美学更贴近审美的理论蕴涵。

中国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主客二分”的对比。

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是主客不分的,是“天人合一”的。“天人合一”是“中华美学之魂”,中国的美学是一种超越主客关系的美学。在中国美学里,尽管学派林立,思路各异,“但是强调从超主客关系出发去提出、把握所有美学问题却是其共同之处”,而“西方是从主客关系出发来提出、把握所有美学问题,从而总是追问美的本质以及如何认识美。

”由此,西方是“有”的认知而中国是“无”的智慧,中、西美学的根本差异就是“主客二分”与“主客不分”。

“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生活是对理念的模仿”,论艺术与生活理念的关系。

3、论述。一棵松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从美学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美育代宗教”,反映了什么问题?

怎样理解:审美即知音。

4、鉴赏小作文。

蓝波的《奥菲利亚》。

袁枚的《所见》。

美学复习笔记

美学 复习笔记。一 判断。1 什么是美学 18世纪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 美学 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他被称为 美学之父 埃斯特惕卡 aesthetica 在德文中是 感性学 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 情 意三个方面。2 美学...

美学复习参考

一 填空。1.美学之父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2.1750年,以 伊斯特惕克 出版 美学 3.国语 楚语上 中记载的 伍举论美 比较早地明确提出了什么是美,美与善,美与功利的关系。4.孔子认为 里仁为美 即是说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这样才算是善的 好的人。5.孟子认为 充实之谓美 即充实人的品德,也...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

第一讲绪论 什么是美学 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1 西方 古希腊 中世纪 近代 现代 后现代。2 中国 先秦 第一个 时代 魏晋南北朝 第二个 时代 唐宋元 清代 第三个 时代 近现代。1 西方 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鲍姆加通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