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空。
1. 美学之父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
2. 2023年,以“伊斯特惕克”出版《美学》。
3. 《国语·楚语上》中记载的“伍举论美”,比较早地明确提出了什么是美,美与善,美与功利的关系。
4. 孔子认为“里仁为美”,即是说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这样才算是善的、好的人。
5. 孟子认为“充实之谓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
6. 丑是对人本质力量的否定。
7. 社会美重在内容:平常所说的“心灵美”、“精神美”、“性格美”、“内在美”都是强调美的内容,即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等等。
8. 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
9. 美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
10. 我们认为美感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美感的客观标准是客观实践。
11. 按照想象的内容,心理学又把它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类。
12.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模仿。
13. 关于美的解释有羊大为美,羊人为美,美在关系,美在理念,美是生活,美是形式,美是和谐。
14.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説。
15. 黑格尔在美学上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16. 黑格尔依据理念内容和感性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对艺术作出了逻辑的历史的分类,即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三大类。
17. 建筑也是静态的表现艺术,建筑本身虽然是静止的、不动的,但由于形体变化却呈现出流动感。歌德说:建筑是一种“冻结的**”,“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的效果”。
18. 蒙太奇是电影的一种特有的手段,是电影审美本质的主要特征之一。
19. 康德认为,崇高是人对自己伦理道德的力量、尊严的胜利的喜悦,是与理性观念直接相联系。因此,必须有众多的“理性观念”和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对崇高进行欣赏。
20. 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感性形式。
21. 科学美的概念:是一种理性逻辑语言的形式,是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具有简洁、对称、有序的抽象形式。
22. 形式美的主要法则:单纯齐。
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匀称、节奏韵律、多样统一。
一、 名词解释。
1. 崇高:崇高是想象力与理性互相矛盾斗争,产生比较强烈激动、**的审美感受。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它是一种仅能间接地产生的愉快。
2. 艺术美: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是艺术家按照美的法则,运用先进的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蕴含着社会生活本质规律、人们理想愿望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象。
3. 悲剧: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4. 美感: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做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者趣味判断。因这种认识形式带着明显的感情体验愉悦的特征,始终不脱离感性的具体形象,而又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在欣赏中能够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所以一般又叫做关照。
5. 意境: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6. 优美:优美是美的形态之一。
优美的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
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一、 简答。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1) 生产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首先,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其次,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些都说明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了解的增长,在生产中的目的性、自觉性、也在不断发展。
2) 在生产物上必然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人在生产中是按照预先想好的目的、计划去积极地改造自然界,在改造自然时,能在自然物上引起一个预定的变化,并且经过这个变化,使自然物成为与人类目的相适应的自然物。所创造的对象则是人的作品,也是人的现实,是人自身的对象化和肯定。
3) 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直观自身即看到了人类的自由的创造劳动,看到人类的目的、理想,与人类的力量、智慧和才能的实现,因而在对象中感到自由创造是珍贵的,能引起人的喜悦。
2. 艺术**于生活。
1) 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活动,必然依靠生活中所积累的大量的感性材料,即记忆中的表象。
2) 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艺术美并不是生活形象的简单的再现,在艺术形象中浸透了艺术家的激情,而这种激情也是**于生活实践。
3) 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艺术技巧不仅为表现生活思想情感服务,而且是在表现生活与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技巧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
生活在不断发展,要求艺术家在技巧上也要相应的变化。
3. 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1) 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就是它的生动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
2) 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当自然景物被反映在艺术中,它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一种艺术语言,透过自然景物表现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由于表现思想情感的需要可以对自然形象进行取舍、集中、夸张以至变形。
3) 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则是实际创造的本领。通过技巧才能达到情景交融。赞赏意境,同时也是赞赏艺术家的技巧。
4) 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唤起想象的空间。
4. 我们认为美感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一方面,美感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社会实践,它的性质和发展也是由人类实践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美感是客观美的对象的能动反映,它的反映形式的各种特征,又是由美的对象特征所决定的,是美的特征的能动反映。
二、 论述。
美感反映形式有什么特征?
美感的反映形式的特征体现在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统一,无功利和功利的统一,无功利的背后隐含着功利思想。(4分)陶渊明《饮酒》诗突出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思想意图,但这种理性认识不是由哲学推理而是通过活生生的感性形象以及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实现的。(4分)诗人的归隐田园的企图隐藏在活的形象的审美创造中。
无功利的审美形象背后隐含归隐田园的深层功利目的(3分)
论述分析可以适当扩展,可以结合陶渊明出身、生平、个性气质以及文学创作等,结合具体美学理论,充分具体,言之有理。
三、 分析。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
第一讲绪论 什么是美学 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1 西方 古希腊 中世纪 近代 现代 后现代。2 中国 先秦 第一个 时代 魏晋南北朝 第二个 时代 唐宋元 清代 第三个 时代 近现代。1 西方 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鲍姆加通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
美学复习笔记
美学 复习笔记。一 判断。1 什么是美学 18世纪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 美学 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他被称为 美学之父 埃斯特惕卡 aesthetica 在德文中是 感性学 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 情 意三个方面。2 美学...
美学复习笔记
1 名词解释。悲剧 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力量 斗争 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它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 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感受到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即 以悲为美 实现的审美愉快。喜剧 既是一种艺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