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复习笔记

发布 2021-05-12 06:15:28 阅读 9941

笔记(二)政经。

一、宏观理论(两种制度)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帝国主义)

2、社会主义。

二、微观理论(四大理论)

1、商品论。

2、价值论。

3、资本论。

4、剩余价值论。

一、宏观理论(两种制度)

自由竞争。1、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政。

经。生产关系:本质和特征2.1

所有制(公有制与非公有制)2.2

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分配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2.3

市场经济2.4

微观基础(企业)2.5

经济体制和运行运行基础(市场)2.6

调控体系(宏观调控)2.7

保障体系(社会保障)2.8

1、资本主义。

关系)竞争产生垄断,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2原因)垄断不可能消灭(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不存在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垄断,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存在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垄断下竞争4形式)垄内;垄垄;垄非;非间。

垄断下竞争4特点)(目的)垄断利润;(规模、范围)空前扩大;(手段)多样化,经济的、政治的、暴力灭对手;程度更剧烈,时间更持久,后果更严重。

1.2、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1.3、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商品的垄断**=生产成本+垄断利润。

1.4、垄断资本借助国家政权,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社会主义。

2.1、(本质和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公有制:所有制的性质):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国有;集体;混合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资本组织上分(独资企业、股份公司、股份合作制、合作社);经营运作上分(租赁、承包)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个体现;3个做为):

4个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公有量优,质更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主导的控制力。

3个做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前提条件);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支持和帮助城乡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个体、私营、外资。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的3个必须做到:(思想上)认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政策上)清除对其歧视性规定;(法律上)完善和保护私人财产制度。

2.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的5个特点):是主体,非唯一;劳动是个别,非社会; 标准在企业,非社会;劳动量是价值量,非实际付出;

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受商品**因素影响。

按劳分配之外的其它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经营风险收入;资产收益;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增强税收刚性;完善企业所得税制。

国家与个人分配关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加大违规行为处罚;调节集中财产,缩小贫富差距。

企业与个人分配关系):(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非公有制企业)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4、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

4点共性)经济活动(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3点个性)所有制(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分配制(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并存);宏观调控(计划与市场)

现代企业制度)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

基本4特征):(产权清晰)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支配使用权、依法处分权;(权责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所有者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政企分开)**-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督、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管理科学)规范领导体制、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国企改革4思路)抓大放小,增强控制力;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垄断行业改革;管资管人管事。

市场体系的6大市场)消费品、生产资料、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房地产市场。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作用)市场经济重要环节;现代企业制度不可缺少条件;国家间接宏观调控必要纽带。

目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商品市场):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

必要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公有制主体。

4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计划; 经济(为主);法律; 行政手段。

宏观经济4政策):财政;货币;产业;收入政策。

必要性):公有制为主体;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小康社会。

5内容):保险(核心);救济;福利;互利;优抚安置。

二、微观理论(四大理论)

1、商品论。

1、价值、使用价值的关系。

2、物品、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生产**、垄断**的(基础);

交换价值、**、生产**、垄断**)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圆物品。左半圆商品。

右半圆非商品。

圆内1价值 ; 全部圆内— 使用价值。

全部圆外1 交换价值。

圆外1 a **。

a b圆外1b 土地、****(交换价值)

2、价值论。

1、(历程)价值形式4阶段(简单、总和、一般、货币)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 只绵羊(相对价值形式)=2 把石斧(等价形式)

绵羊价值通过石斧表现;石斧起等价物作用。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和许多种商品相交换。

一般价值形式):许多种商品和一种商品相交换。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固定金银,一般价值形式就发展为货币形式。

2、(5职能):价值尺度(自身有价值);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资本论。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i(v+m)=ii(c):

i(c+v+m)=i(c)+ii(c)(生产资料供给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ii(c+v+m)=i(v+m)+ii(v+m)(消费资料的供给和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

i(c+v+m)>i(c)+ii(c)或i(v+m)>ii(c)

ii(c+v+m)>i(v+m/x)+ii(v+m/x)

i(v+△v+m/x)==ii(c+△c)

由这个基本公式可以引申出两个基本公式:

1)、i(c+v+m)==i(c+△c)+ii(c+△c)

2)、ii(c+v+m)==i(v+△v+m/x)+ii(v+△v+m/x)

1、固定和流动资本。

名称实物内容名称。

固定机、厂、设不变。

原、燃、辅。

流动。劳动力可变。

2、劳动的关系。

质:具、抽、私、社。

商品。按所创结果量:简单、复杂;个别、社会;

劳动 m:剩余;

v:必要;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简单资本集中←股份制。

再生产。扩大←单大← 资本积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剩余劳动。

资本积聚)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竞争和信用)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论。

1、(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家以(购销差价)方式从产业资本家那里得到,靠商业工人剩余劳动来(实现),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借贷资本)为获利息而暂转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资本商品)(所有权资本)(所有权属于借贷资本家,使用权属于职能资本家)(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g-g’,造成货币可生更多货币假象)。

3、(利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资本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职能资本获得平均利润分:企业利润(职能资本家);利息(借贷资本所有者)。

ps:(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借贷资本量(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3个影响因素:

(平均利润率;资本供求;习惯或法律传统)现实中(借贷风险、借贷时间、**变动的预期、国家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形势等)。

政经复习题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 生产引起消费的需要。消费也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研究对象 1.首先,生产是...

政经复习题 1

第三讲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节。一 概念解释。垄断 p119 是指少数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 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 同盟 联合 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垄断 p189 垄断 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

政经作业答案

政治经济学原理期中作业。一 名词解释题。1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答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通俗的说,向着深度进军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内涵扩大再生产。2 国民生产总值 gnp 答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