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型解析专题

发布 2021-04-30 06:44:28 阅读 4795

中考复习专题题型解析专题。

一、图像题。

2010中考)24.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像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2011中考)25.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2012中考)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2013中考)23.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1.已知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2.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3.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4.向稀硫酸中分次加入不同质量的锌所呈现的信息如下表:

根据信息,下图所示关系正确的是。

abcd图像题解题方法小结】

二、信息题。

2009中考)23.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用naoh、na2so3溶液可将90%以上的so2吸收。

涉及的反应有:①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na2so3 + so2 + h2o = 2nahso3

nahso3 + naoh = na2so3 + 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b.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2so3

c.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

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010中考)21.医用热敷袋使用时要轻揉,袋内的反应可看作是铁粉、空气和水相互作用,产生氢氧化亚铁[fe(oh)2],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fe(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总反应为2fe + o2 + 3h2o = 2fe(oh)3

c.上述含铁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0、+2、+3

d.热敷袋中的铁粉与水在未使用时要分别密封保存。

2010中考)23.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 + 2hcl = cocl2 + h2 ↑

cocl2 + 2naoh = co(oh)2 ↓ 2nac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b.①为置换反应 ②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气体。

2011中考)21.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2011中考)24.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钠于97 ~ 100 ℃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nh3),再加热至350 ~ 360 ℃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可能与水反应。

b.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c.维生素a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nh3 2nanh2 + h2↑

2012中考)24.一定温度下,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固体x与气体y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重新生成x和y。

利用上述反应原理和装置,对含杂质的固体co进行提纯(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o(固) +2hcl(气) cocl2(气) +h2(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1中的温度为600 ℃

b.容器2中的固体是纯净的co

c.该装置最终导出的气体是cocl2和h2

d.固体co从容器1到容器2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2013中考)22.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n2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热。下列关于n2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密封保存 b.完全燃烧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可用作燃料 d.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

信息题解题方法小结】

三、实验方案分析(分离、除杂、检验)

2009中考)25.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2010中考)22.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abcd.①④

2011中考)2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012中考)21.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012中考)22.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 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碳酸钠 b.可能有氢氧化钠。

c.一定有碳酸钙 d.可能有氢氧化钙。

2013中考)2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2013中考)25.某同学欲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 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 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 g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 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 g

四、溶解度。

2009中考)2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时,分别在100 **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 **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 **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2010中考)25.向100 **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中没有固体存在。

2012中考)2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2013中考)24.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思想品德中考题型解析

思想品德中考常见题型解析。1.为什么?可参考从原因 因为 必要性 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 重要性 自身地位 意义 有利于 国家 社会 个人等 或危害等角度答题。2.意义?或危害 一定要结合材料由小及大 由点及面 由近及远 由直接到间接来答题。3.对某现象的看法 认识 理解 感受?一般考虑从是什么 为...

中考题型分析总结

简答题 共八道大题,其中16题为8分,17 20题为9分 为10分,23题为11分,共75分。简答题的一般出题范围如下 16题为分式与整式的化简。17或18题为圆 三角形或四边形的性质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概率的结合。19题为三角函数与勾股定理。20题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结合。21题为结合函数的方案...

中考题型分析 zz

重庆中考题型分析。从近几年重庆中考题来看,重庆的中考题在2012年之前都是不分a b卷,从2013年开始分为a b卷。a b两卷均为同一命题组人员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命题,题型设置 难易度 区分度等均根据同一标准,联招区和非联招区县使用a卷或b卷两卷为命题时通过抽签决定。从近几年考试试卷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