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回家了,一下子又离家学习了半个月。每天从早上课到晚上九点,中午晚上只有一小时时间吃饭,我又要喂叶儿又要哄睡觉,经常弄得手忙脚乱,抓几个面包就匆匆赶往教室。但是收获真的很大,我很庆幸来听了这么多老师的课程分享,同时也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学员。
我们互相交流、彼此学习、分享资源,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这次学习包括的内容很多,从亲子、沟通、儿童及青少年心理、习惯培养到家庭教育指导师应该具备的口才、能力、成长之路等等。由于内容太多,就不一一记录了,只把一些我个人比较有感触的方面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事家庭教育的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信息服务、活动组织等专业指导的人员。简单来说,家庭教育指导师就是能以科学的方法帮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的专业工作者。
家庭教育指导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与人沟通的亲和力、去伪存真的判断力、形象生动的表达力、从实际出发的创造力。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是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劳动保障部认证并颁发证书的,要求是有教师证,或者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全国只有一家机构授权培训,地点在北京,时间是10天——15天不等。学费5900,不包吃住。
想参加的宝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家庭教育指导师”就行了。
拿到证书并不意味着就有能力去做家庭教育指导咨询了,育人先育己,只有自己成长了,才有能量去影响周围的人。
这次上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理论有实践,每个老师都讲授了很多知识点,我就不长篇累牍地照搬讲义了,只分享一下个人感受。
刘凤华老师:幼儿的任何活动都是游戏。以**的心态对待幼儿游戏,会让孩子失去游戏的乐趣和动力。游戏应是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这让我想起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总是必须赢,输了就大哭大闹,一定要别人让着。这种现象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家长过于在意结果而没有去关注过程。孩子在完成一项活动后,父母应该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作出肯定,例如:
“我注意到你今天自己穿好了衣服。”“你很努力地冲刺”,“你搭积木的时候很专注”等;而不要去问:“跑步跑了第几名啊?
”“你搭的积木怎么总塌啊?”。如果总要论个输赢、争个第一第二,容易让孩子过于在意结果而输不起。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妈妈如果说:“妈妈真高兴!”有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是因为自己取得好成绩,妈妈才高兴的。
因此最好是说:“妈妈真为你高兴!”虽然只多两个字,但关注的重点就一下从成绩转移到孩子身上,压力反而变成了动力。
同样,让孩子参加兴趣班也应抱着游戏、体验的心态,如果太在意孩子都学会了些什么,只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让孩子深恶痛绝。
没有天生厌学的孩子,只有能力不够的孩子。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够,例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专注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某方面能力有欠缺,而不是孩子不想学习。如果不去找孩子背后所欠缺的能力去锻炼,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孩子做他能力之外的事情,就会导致孩子厌学。
而我们从小就被逼着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所以全民厌学。
赵明老师:家长丑化任课老师,孩子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家长丑化一所学校,孩子会失去整个学习的动力;家长丑化一个社会,孩子就会失去全部的生活意义。
孩子的所有问题,只取决于三个方面:父母的抱怨、焦虑、恐惧。
最好的保健品是快乐,最好的疗愈是正念。
黎陆昕老师: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口才。口才有三种类型:
谈话、演讲、辩论。提高口才有三种途径:由多到少——提炼;由低到高——提升;由粗到精——提纯。
提高口才和思维能力,可以做下面这个练习:用你能达到的最快语速,做顶针接龙。例如:
我今天吃了早饭——早饭味道很好——味道是味觉感知——味觉是人类五感之一——五感是人类五官对应的功能——功能是物品所能起到的作用——作用是反应出来的效果——效果是……
这个练习每天坚持做,以接龙不间断为佳。随着练习,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速度越来越快,缜密程度越来越高,口齿越来越清晰。
另外,经常收看有深度的谈话类节目,看完后关掉电视,开始复述嘉宾们的观点,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经常做这些练习,会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孙云晓老师:当前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不是教育而是关系,父母的误区往往是过于关注教育,却忽略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培养。亲子关系好,家庭教育才能成功;亲子关系糟糕,家庭教育一定失败。
关系好坏直接决定教育的成败。同时,亲子关系也是检验家庭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道理。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学习的关系。顺从、娇惯孩子不是好关系,而是病态的关系。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或危险的事情时,看他是否敢对父母说。
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高线是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看父母是否敢于惩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能承担责任。
思考:如果你16岁的女儿怀孕了,她会告诉你吗?你会如何对待她?
教育孩子的目标是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五个指标是:爱心、尊重、自制、责任、学习。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持久训练、及**估、形成环境。
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改变明天从改变今天开始。
孙云晓老师著有很多有关习惯培养、因性施教的书籍,大家可以买来看。
李文道老师:儿童的心理成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儿童的成长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的制约。教育不能改变发展的主要时间进程,只有儿童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以后,教育才会起作用。
人为地提前训练,可能一时占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不会长期保持下去。
父母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父母永远都不要放弃努力。
少年儿童各阶段发展特点:0-2岁:感知动作思维;2-7岁,自我中心思维;7-11岁,具体形象思维;11岁以后:抽象逻辑思维。
幼儿的思维方式有以下几个特征:泛灵论、自我中心论、思维不可逆性、思维不守恒性。
一个儿童,四种年龄:历法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李文道老师主要讲的是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各个阶段里,孩子在生理、心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有很多的数据、实验结论和图表,理论性比较强,就不详细论述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发展心理学》。
最后要强力推荐一下曹萍老师的课程。曹萍老师几乎没有跟我们讲处理亲子关系的技巧,而是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内心,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很多老学员一次又一次的来听曹老师的课程,有的甚至连续来听了六次,因为每次曹老师的角度都不同,内容也不一样,次次听,次次新收获。
曹老师分享了她所参加的培训中的一个观点:我们说话时的语言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六个层级,愿景、身份、信念、能力、行为、环境。生活中经常有人会觉得话不投机,那是因为说话者所处的层级相隔太远,不是同一个频道的人。
而有些人会越聊越有兴致,那是因为说话者处在同一个或者相邻的层级上。
例如一个校长在开会时说:“我们今年的升学率要达到90%以上。”这时如果老师回答:
“我们学校生源不好,恐怕有些困难。”这时候校长听了肯定不高兴,因为校长的话处在“愿景”层级,而老师的话位于“环境”层级,一个是第一层,一个是第六层,相隔太远。
如果老师回答:“要是我们的升学率能达到90%以上,那我们学校的名气可就大了(身份)!我相信通过我们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念)。
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经验也比较丰富(能力)。唯一一点就是咱们学校生源不太好,可能会有点困难(环境)。”
这个老师的话是从和校长相邻的“身份”层级开始,逐级往下,最后过渡到第六层。这样的沟通方式,是不是更容易被人接受呢?
曹老师还举了自己家的两个例子。曹老师:“我这次出差,把身份证给丢了,真郁闷!”(行为、环境)
姐姐:“咳,别郁闷了,我上次逛个商场,把新买的手机都给丢了。”(行为、环境)
两人在相同的层级,所以话很投机。这时丈夫出现了:“你们老曹家人都一样。”(身份)两人顿时炸锅:“我们老曹家人怎么了?!你就很好?!”
还有一次,曹老师出差,自己带一个箱子,帮助手带一个箱子。丈夫看到了,问她为什么拿两个箱子,曹老师解释(行为)后,丈夫没有说帮她拿或者送她走(行为),而是说:“就这样的人也能当助手?
她是助手还是你是助手啊?”(身份)
所以,大家可以做个实验,拿个小本把自己和老公每天的对话都记下来,然后分析,自己大多数话语在哪个层级,老公在哪个层级。如果总是相差层级较多,一定是经常争吵的情况。
话语层级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区别语境。需要注意的是,批评别人的时候,不能在上三层(愿景、身份、信念)说话。所以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要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分辨出对方说话喜欢在哪个层级,这样才能有好的应对。
根据自我、他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把人分成四个类型: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四种类型没有优劣之分。一个人可以呈现不同类型,但一定有一个是主导类型。
指责型喜欢把责任归咎于对方;讨好型容易把责任归咎于自己,让自己去迎合对方;超理智型凡事都论个理,喜欢讲道理;打岔型习惯于用忽视、逃避、冷淡的态度来应对发生的事情。所以基本上指责型的妻子遇到打岔型的丈夫,吵架是无解的。
讨好型的人其实很容易表现出指责型的特征,其实他们是披着指责外衣的讨好型。例如是用说明自己多辛苦、多困难、付出多大这样的方式进行指责和抱怨。
举个形象的例子:一个人去饭店吃饭,点完菜后等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有上菜。这时候指责型的人会说:
“你们饭店怎么回事啊?上个菜都这么慢,还怎么开饭店啊?”讨好型的人会说:
“我都等了半个多小时了!比我后来的人都上菜了,我的菜怎么还不上?”超理智型会说:
“找你们经理来,我倒要说说看你们饭店这究竟是怎么管理的!”打岔型的人会不等了直接起身走人。
我一开始以为自己是指责型的,听老师这么说了,我才发现原来我是披着指责外衣的讨好型……果然很符合我长期被打压的性格……每种类型的人都有应对方法,家庭教育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所以要想能在咨询中把握主导,就要区分对方的类型,采取相对应的谈话方式。
曹老师还介绍了一些心理学的内容,例如根据咨询者的情况,指导师要选择坐在咨询者的左边或者右边不同的位置。咨询者的肢体处于某些姿势的时候,我们的肢体应该采取什么姿势来应对等等。
家庭教育指导师案例分析
二 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在语文课堂上,一些系统的知识对于李明来说有点儿难度,所以我就从背诵 默写开始,在早自习鼓励他背古诗,每背完一首便立刻检查,检查过后他自己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在课堂上,给他机会到黑板上默写,而且在全班对他进行肯定,这个时候李明就会天真地笑一笑。当然,赏...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高级 全国统一考试试题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高级 全国统一考试试题。一 判断题 每题1分,共计10分。1.华生认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 刺激一反应 之间关系的学问。2.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和一个新手相比,前者拥有更丰富的驾驶图式。3.语言具有修正行为的重要作用。4.对于一个10岁孩子来说,读图比读文字更有利于孩子发展。5.对个体...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高级 全国统一考试试题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高级 全国统一考试试题。一 判断题 每题1分,共计10分。1.华生认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 刺激一反应 之间关系的学问。2.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和一个新手相比,前者拥有更丰富的驾驶图式。3.语言具有修正行为的重要作用。4.对于一个10岁孩子来说,读图比读文字更有利于孩子发展。5.对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