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肇庆一模

发布 2021-04-04 04:56:28 阅读 5105

广东省肇庆市2013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物理。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的顶部没有作用力。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c.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d.相同质量的0℃的水和冰,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小。

14.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过程中,活塞对空气做了2.0×105j的功,同时空气的内能增加了1.5×105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是0.5×105j

b.空气对外界放出的热量是0.5×105j

c.空气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是3.5×105j

d.空气对外界放出的热量是3.5×105j

15.如右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斜面体b,物体a置于斜面体b上,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a。在力f变大的过程中,两物体相对地面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b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n变大,f不变 b.n变大,f变小。

c.n不变,f变大 d.n不变,f不变。

16.一匀强磁场的边界是mn,mn左侧是无场区,右侧是匀强磁场区域,如图(甲)所示,现有一个金属线框以恒定速度从mn左侧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可能的线框是如图(丙)所示中的。

二、双项选择题:

17.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b.一束频率不变的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

d.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看不见的射线。

18.如图所示,一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频率为50 hz的正弦交流电源相连,两个阻值均为20ω的电阻串联后接在副线圈的两端。图中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200匝和100匝,电压表的示数为5v。则。

a.电流表的读数为0.5a

b.流过电阻的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c.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20v

d.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为2.5w

19.如图所示,m、n为两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运行周期比n的大。

b.m的角速度比n的大

c.m的线速度比n的小。

d.m的向心加速度比n的大。

20.下图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ab为中垂线,且ao=bo,则。

a.a、b两点场强相等。

b.a、b两点场强方向相反。

c.正电荷从a运动到b,电势能增加。

d.a、b两点电势差为零。

21.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

d.丙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34、(18分)(1)为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一个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木块另一端与纸带相连,在钩码牵引下,木块向左运动,钩码落地后,木块做匀减速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不计纸带所受到的阻力。

交流电频率为50hz,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木块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 m/s2;(本题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木块减速阶段的加速度为 m/s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某同学发现在实验中未平衡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接着他断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同时还采取如下措施:

ab.将木板端垫高,使木块沿木板下滑;

c.判断已平衡好摩擦力的标准是 。

2)现需测量一个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60ma,内阻约为10ω)

电压表(量程10v,内阻约为20kω)

热敏电阻(80ω~200ω)

一杯水,一个开关,酒精灯,温度计,导线若干。

一位同学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了部分实物,如右图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

用酒精灯对水加热,右表为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请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u-i图象。 由图象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电阻r保留2位有效数字);

根据以上数据,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 (选。

填“变小”、 变大”或“不变”)。

35、(18分)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y>0的范围内存在着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在y<0的范围内存在着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方向未画出).已知oa=oc=cd=de=ef=l,ob=. 现在一群质量为m、电荷量大小为q (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分布在a、b之间。

t=0时刻,这群带电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vo

沿x轴正方向开始运动。观察到从a点出发的带。

电粒子恰好从d点第一次进入磁场,然后从o点。

第一次离开磁场。

1)试判断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及所加匀强。

磁场的方向;

2)试推导带电粒子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坐标。

x与出发点的位置坐标y的关系式;

3)试求从a点出发的带电粒子,从o点第一次。

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θ

图中未画出)

36、(18分)如图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光滑的水平导轨mn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l=4.0m,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速率v=3.0 m/s匀速运动。

三个质量均为m=1.0 kg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开始时滑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质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滑块a以初速度v0=2.

0 m/s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可认为a与b碰撞过程中滑块c的速度仍为零。碰撞使连接b、c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滑块c脱离弹簧后以速度vc=2.0m/s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落至地面上的p点。

已知滑块c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g=10m/s2。求:

1)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b、c用细绳相连时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

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弹簧的压缩情况相同,要使滑块c总能落至p点,则滑块a与滑块b碰撞前的最大速度vm是多少。

参***。34.(18分)

1)①1.5(2分,答案在1.49~1.51之间的也给这2分)

1.0 (2分),答案在0.9~1.1之间的也给这2分);0.10(2分,答案在0.09~0.11之间的也给这2分)

a.取下钩码(1分)

b.右(1分)

c.与木块相连的纸带打出的点间隔均匀(或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2分)

2)①如右图所示(2分,若电压表接在开关左侧的,则只给1分)

②u-i图象如答图所示(2分,要求点尽可能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6.0(1分,答案在5.9~6.1之间的也给这2分);20(2分,答案在19~21之间的也给这2分);

③变小(1分)

35.(18分)

解:(1)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方向可知:该带电粒子带负电;(1分)

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情况,由左手定则知匀强磁场方向沿垂直纸面向里(2分)

2)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为a,对于从a点进入电场的粒子,有:

从位置坐标y出发的带电粒子,从x位置坐标离开电场。

3)由几何知识可得:θ与带电粒子第一次进入。

磁场时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相等。对于从a点进入电场的带电粒子,其y轴方向的速度:

36.(18分)

解:(1)滑块c滑上传送带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滑块c从滑上传送带到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所用的时间为t,加速度大小为a,在时间t内滑块c的位移为x,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有:

即滑块c在传送带上先加速,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后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并从右端滑出,则滑块c从传送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v= 3.0m/s。(2分)

2)设a、b碰撞后的速度为v1,a、b与c分离时的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3)在题条件下,若滑块a在碰撞前速度有最大值,则碰撞后滑块c的速度有最大值。它减速运动到传送带右端时,速度应当恰好等于传送带的速度v。

设a与b碰撞后的速度为v1’,分离后a与b的速度为v2’,滑块c的速度为vc’,由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得。

2019肇庆一模

肇庆市2013届高 一模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mg 24 fe 56 第 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氨基酸和蛋白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b 在米汤中加入食盐,可以检验食盐中是否加...

2019肇庆生物一模

一 单项选择题 1 利用高浓度盐水杀菌防腐的原理是。a 盐水中的氯离子有杀菌功能 b 盐水中的钠离子不利于细菌的生活。c 盐水是中性,不适应细菌生活 d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水分渗出而死亡。2 水果储存保鲜时,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是。a 无o2 高co2 零上温度 b 低o2 高co2 零上温度。c...

2019肇庆一模文数

广东省肇庆市2012届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数学 文科 1 若复数,则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 已知集合,则 ab.cd.3.命题 的否定是 a.b.c.d.4 某中学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