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模课外古文

发布 2021-04-03 23:39:28 阅读 6627

(一)2015浦东一模。

鲁学士祝寿。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

“公何之? ”赵曰:“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

”鲁问:“公何以为贽①'?赵曰:

“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

” 入启笥②,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5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

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倶往称祝@。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注释】①贽:礼物。②启笥:打开盒子。③称祝:祝贺,祝寿。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公何之之 (2)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虚词用法。(3分)

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

1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将往寿也'的“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洞其中 b、斗折蛇行。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4、从文中看出,鲁学士、赵司城、西涯等三人具有的性格特征。(至少写出两点,3分)

二)2015普陀区一模

欧阳文忠公屡乞致仕①。门人因间言曰:“公德望为朝廷倚重,且未及引年,岂容遽去?” 公答曰:“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有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被驱逐乎?”

初,公在毫②,已六请致仕,比至蔡逾年,复请。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注】①致仕:退休。下文 “引年”与此同息。 ②亳:亳州。 ③蔡:蔡州。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 分)

(1) 岂容遽去2) 比至蔡逾年___

11.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2 分)

a.我一生的名节声誉是后生们尽力描画的。

b.我用一生的名节声誉替后生们描画全了。

c.我一生的名节声誉被后生们描画全了。

d.我一生的名节声誉为了后生们能尽力描画。

12.文中欧阳修“屡乞致仕”具体表现为3 分)

13.从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个的人。(3 分)

三)2015嘉定区一模卷。

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2)屋舍衣物皆尽( )

12、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本分,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b.对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本钱,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c.为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根本,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d.跟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基础,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13、“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刘氏的“善举”具体表现在:

刘儿“悟”出的道理是5分)

参***:四)课外文言《鲁学士祝寿》(12分)

11. (1)之:到……去,(前)往,到,去(2分)(2)俱:一起,都(2分)

12. 西涯烧了鱼买了酒,用它们来宴请两位好友(直译为:用它们来让两位好友喝酒)。 3分)

13. a (2 分)

14. 不拘小节、随性、率真、率性、看重友谊、不重物质、真诚(写出其中任意。

二)10.(1)离开(2分) (2)等到(2分)

11.(2分)c

12.(3分)公在毫,已六请致仕,比至蔡逾年,复请。

13有自知之明(3分,淡泊名利得2分,重视声誉得2分,谦虚、自尊得1分)

三) 11.(4分)(1)赠送(2)房屋。

12. (3 分)c

13. (2分)(1)辄以斗升相济 (2)以己之衣遗之。

3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与人为善则与己为善)。

各区一模古文阅读

朝阳一模。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宣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

九年级课外古文训练 配答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一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 嵩 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

九年级课外古文训练 配答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一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 嵩 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