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发布 2021-03-19 04:24:28 阅读 9047

学生临近考试才找名师辅导作文,结果收效甚微—— 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近一个阶段,时不时有熟人打**来,说是他家的或亲朋的孩子写不好作文,想让我帮忙施教一番。我的回答是:好作文是教不出来的。对方以为是推诿,其实却是肺腑之言。且听我实话实说。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看书阅文不可少,看得多了便有比较,就能明白什么是好文章。现在作文指导之类的书多如牛毛,甲乙丙丁头头是道,但给人的多是虚知,缺乏实感,近乎隔靴搔痒,所以与其读这样的指导书,还不如找点好书好文章来读。

当然这“好文章”不仅指课外阅读的,还指课本里有的。有些学生不重视课本里的好文章实在是一大损失。

好文章是“听”出来的。听说书,听广播,听“文学欣赏”,听语言节目,这些对提高语文修养有好处。有个学生爱听相声,适逢学校有相声演出的需要,从未写过相声的他居然顺利写成,不但深得好评,还在一知名刊物上发表。

由此可以推及“听”对写好作文的效用。如果说,“看”是起于视觉的文笔积累,“听”便是经由耳朵的语感汲取,各有各的渠道,却又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融和。前些年本市曾举办过“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竞赛,可以见出主办者重视大语文学习的理念,值得肯定。

好文章是“悟”出来的。“悟”是“看”与“听”的提升,有这个提升和没这个提升大不一样。有的人“看”得不少,“听”得也不少,可写起作文来还是长进不多。

问题就在“悟”不出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是说了一种可能性,到底能否攻玉,还得看对“他山之石”的悟性如何。所谓“悟”,在这里大体上有两层含义:

既能领会到“他山”的为文之妙,又能举一反三,把这种为文之妙化为自己的认知。有此二悟,好文章大体可成。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然首先得是自己“写”出来的,而不是抄来的。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作文则是多写成高手。

多抄则大多走向反面。现在有些学生写文章,未动笔时首先就想到了抄。若是这样,自然就不爱“改”了。

但文章是应该多改的,名家甚至有“文章不厌千回改”之说。可是有些“才子气”、“才女气”十足的作者,总以为自己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脚色,文章不屑一回改,总把修润当笨蛋;或是强调快节奏,唯快是从,写完就算。但我总认为,如果能慢点,就不必火烧眉毛似的,还得好字当头。

把文章写好是细活儿,只要时间允许,还是磨一磨再磨一磨为好。

好文章是“批”出来的。这一条与上面几条的主观指向不一样,是就老师的批改而言。从根本上说,这或许也属老师的教,但与那些“作前指导”之类不同,那主要是让学生“知”与“会”的,而不是着眼于“好”的。

未成文时的指导与成文后的引导,一个“虚”,一个“实”,后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学生正是在老师的批改之后重写出好作文来的。可惜而今有些老师不愿在作文批改上下功夫,个别老师甚至主张“基本不批改”,即一个班级只批几本,其他的批个“阅”字,写个日期了事,这对学生实在太不负责任。

综上所述,要写出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可能经什么人一教就立竿见影。有些学生平时不肯下力气、花时间,一到重要的考试关头就想速成,个别家长也作如是想,于是病急乱投医,临时抱佛脚,常用的方法是背范文,有的为免抄袭之嫌还专门请高手新作范文备用。曾看过一个电视剧,剧名忘了,但剧中家长请一位作家写范文,结果儿子居然在考试时如愿以偿套中题目的情节却记忆犹新。

当时我就为看这电视剧的家长和孩子捏一把汗,千万别信这种“成功之道”,就算有这样的偶然,微乎其微的概率值得冒险吗?为能真正写出“好作文”计,学生们还得一步一步地来。

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经常听到有教师感叹 作文难教啊,怎么教学生都写不好。好作文难道真是教师 教 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进行一些作文方法 写作技巧的指导 出来的吗?我看不是。无论什么样子的作文都是学生写出来的,教师的教 指导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也就是说好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为...

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方面,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很多人总是希望能够教会孩子写出好作文。于是,家长就开始要求孩子从小背诵范文 不惜重金送孩子上写作培训班,学校也从低年级开始开设专门的作文课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通过这些方式教出来的作文,也许真能让孩子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取得高分,但其中的大多数作文未必算得上真...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作者 刘星。广西教育 a版 2015年第01期。关键词 小学作文修改方法评鉴。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0 9889 2015 01a 有人说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是写好文章的必用手段。传统的作文批改法,大多都是由教师直接打分,大幅 挑剔 学生文章中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