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三 网络环境下学生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 2021-03-09 22:25:28 阅读 9172

子课题研究报告之三。

武威十中党玉芬。

一、课题的产生及界定:

网络环境下学生作文教学模式研究》是针对传统作文和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习实践,效率与效果差、质量与能量低等弊端所进行的中小学作文和作文教学现代化的改革实验。学校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学生素质发展以文化为根基,文化传承过程中文本信息是信息传递方式的最基本乃至核心的载体。作文亦做人,文品如人品。

中小学作文工具和载体的改变必然带来作文形式到内容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本课题全面刷新传统的作文概念和重新审视现代作文的育人功能,立足于对传统作文模式的突破和着眼于现代作文模式的创新,旨在以现代经济背景、社会环境和科技条件为依托,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工具与载体,突破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与空间,指导现代中小学生进行高效率、高质量、高能量的现代化多**作文学习与实践,进而探索和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载体以及资源环境的,全方位(学校、家庭、社区)、信息化、多元型的现代作文素质与技能培养训练模式,使学生在高度振奋的现代作文体验中充分实现人格完善和内涵发展,达到作文情趣与做人志趣的和谐,作文意识与做人意志的统一,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在新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了社会议论的焦点。

基于因特网技术条件下的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就是在网络支持下实现写作的互动交流与丰富表达。本课题拟探索基于创建博客平台,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促进自由、多彩、互动的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二、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以下问题:

我们将初中作文教学置于网络环境下,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作文学与教的过程及其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将极大地推动作文教学的发展,给作文教学带来蓬勃生机。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更能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论理论认为,作文过程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韦志成先生认为,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

[1]作文教学,若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势必会造成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谈“作文”色变的无奈和尴尬局面。而网络给作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学生发挥作文主体精神,变传统作文教学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建构主义认为,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是学习的前提。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利用网络通过**、音频、多**等多种手段,对关系作文素材或能够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事物进行虚拟,设置出多维作文环境,通过听觉、视觉、体验等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置身于作文情境中,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愿望与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寻找、开发创作信息资源,自主开辟出个性化的、独特的思维和表达的路径,创造出优秀作文。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改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灌输写作知识的局面,学生完全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其次,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在学生作文最头痛的就是无话可写,而网络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源头活水。叶圣陶指出: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2]但是,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成为制约学生生活储备的瓶颈因素。网络却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可成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成为完成生活储备的捷径。

同时,网络为学生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读写结合,对于作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和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契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多样化等特点,中学新教材的写作教学以学生实际生活和 21世纪的社会需要为依据,指导学生写报告、总结、传记、读后感、科技说明义、小**等实用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简洁明了地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适当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速度,并提出量化指标。

”大家都知道网络具有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作文前,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章,阅读的针对性很强,信息量很大。由学生在网上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与传统读写结合中的阅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再次,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可促进交流的广泛化和讲评的多元化。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教学是言语交际的最基本表达训练,而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却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仅是把写作当作完成老师任务、枯燥乏味的事,写作活动也就成了没有动机、没有激情表达训练。而网络可以促进交流,利用网上论坛、e-mail等多种形式,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既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有充分的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得到教师亲自的指导和讲解,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提供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组成协作小组,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开展合作写作。完成习作后,可在主页上设“作者小语”栏目,进行自我评价,还通过校园bbs论坛、聊天室等虚拟交流场所对作品进行充分的评价,形成了学生自己、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第四,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也是高度个性化的过程。但在当前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许多同学拿到作文题目后,总感到不能实现“我手写我心、抒我情”之创作境界,既增加了学生练习写作的难度,又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然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学生写作活动的个性化特征更突出,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合作性学习,重新唤起了写作的本质,让学生回归到“有感而发,以文言志”的写作本意上来,为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写作提供了崭新的空间,[3]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三、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网络作文体现出自由性。

网络作文体现了丰富的作文内涵,各种形式、各种内容都有表现,各类意识形态都能得到展示,表现手段极具多样性,表现内容极具广泛性,表现思想极具自由性。每个孩子在表现自己的思想时,会思考或使用较多的作文元素、作文方法技巧,或呈现丰富的词藻、深刻的思辨,是一个个完整的作文过程。它本身不受任何大纲的约束,也不受任何学校、任何领导、任何教师的规定,它只是人的一种自在的意识形态,每个个体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可以写得很精彩,也可以写得很糟糕。

所有这些过程都是个体在自己独立的环境中完成的。

2)探索了借助网络环境,加强其写作体验。

有些教师总认为作文完全是由学生写出来的,是一项最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活动,其实不然,传统教育的作文指导从思想内涵到写作技巧,过多地灌输了教师的意志,把作文教学简单化、一体化,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而反过来,教师对写作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又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条理与方法。我们认为,只有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命活动中去,他们才觉得有话可写,创作面也会更广阔,思维才更活跃。

如,我们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在网络上开展讨论。又如: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优秀文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博客,使更多的文章聚集于一处,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与本次写作相关的信息。

学生可以自主地查阅与欣赏不同的文章,那些与其生活经验相类似的文章特别易引起他们思维的共鸣,写作与表达的欲望也就得到了激发,在这种主体性的支持下,学生的写作就更生动而又具有真情实感。同时,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摆脱了对书上例文的依赖,学会了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命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取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述与写作,学会了在富有创意的表达而不拘泥于模仿。用自己独特的表述手法来描述自己的真实经历与感受,从而自由地写出多姿多彩的文章。

3)形成了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

写作不应是一个孤立而封闭的活动过程,而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包括成文前的思考,成文中的交流与再思考,以及成文后的反思。写作活动中思考与交流一直伴随着整个过程,既包括个体独立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也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网络的双向传播方式恰为写作活动中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条件。学生可以运用多种**进行信息组织与写作表达,还可以利用网络非线性信息组织方式,实现多纬度表达。我们的"自由、多彩、互动"课题研究就致力于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他们的丰富表达。

二)操作性成果:

1)建立了网络操作系统:

系统管理。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对课程、教师、学生进行管理,同时对系统更名等功能进行维护。

教学系统:教师**讲授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并布置作文练习。

写作系统:学生**写作,提交作文,查看并修改作文;教师可以**指导,实施监控,编辑、接受学生提交的作文。

评改系统。主要用于作文的讲评和修改,可以教师评改,也可以师生或学生之间共同评改。

答疑系统。实现学生提出疑问,并由教师进行解答。

交流空间。实现学生和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培训。

第一,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寻找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然后,寻找者对这些理论进行学习,提炼出精髓,发布在课题**上,供课题组成员浏览。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讨论。这样,每次学习都能收获很多。

我们觉得这种群众化的研究对课题组成员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集体备课中贯穿课题研究。

课题组经研究讨论后确定的《自由、多彩、互动的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的初步设想:

教师:布置任务,启发相关作文知识,列提纲→博客平台下的自由反馈及评价:(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写作(学生、互联网、教师)在大框架下进行实践。

第三,抓好课例研究,在不断实践中推进课题发展。

课例研究是我们研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以课堂为平台,对课题内容作出具有个性的思考和展示。我们在课例研究中着重抓好“过程”。对一堂研究课,我们抓好以下环节:

(1)组织教师针对研究主题学习相关理论。(2)进行集体备课,课题组老师的想法供上课教师参考。(3)实验教师上研究课,课题组老师参加听课。

(4)课后组织讨论,针对研究主题评出课的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5)上课教师经过反思修改教案。(6)在不同班级再上这节课,课题组成员参加听课。

(7)组织课题组成员再次反思讨论,为今后的研究作出指导。

形成课例,我们的实验教师党玉芬在上一堂作文课时,我们就组织教师观摩了其他教师的网络录像课,然后进行集体备课,为党老师上这堂课出谋划策。党老师围绕网络环境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这一主题,第一次上了研究课,课题组成员听课后,对教学目标、学习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党老师再次备课,上了研究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赏,***也在这样的教学研究中获益非浅。

形成案例,课题组教师党玉芬的多**作文教学《联想与想象》。在对课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经过以下步骤:

撰写——讨论——修改——再讨论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断完善。撰写案例做到目标明确,描述真实具体,情节和情合理,材料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达力求生动。

实验三网络信息检索

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情况 2 了解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的基本思路 3 熟悉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检索方法 4 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流程 5 掌握常用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 简单搜索 高级搜索 二次搜索等 以及检索技能 6 掌握搜索结果的鉴别方法。二 建议学时 课内2学时。三 实验条件。1 ...

2023年网络新词

2012年最新网络新词。1.不满不叫不满叫靠。2.年老不叫年老叫兄台。3.看法不叫看法叫愚见。4.有钱佬不叫有钱佬叫 vip。5.提意见不叫提意见叫 拍砖。6.支持不叫支持叫顶。7.不喜欢不叫不喜欢叫 吐 8.我爱你不叫我爱你叫 你去死。9.你进来不叫你进来叫 乱入 10.吃喝不叫吃喝,叫 糜烂。1...

2023年网络新词

2013年网络新词啊痛悟蜡。释义 啊,多么痛的领悟 蜡烛 的缩写,点蜡是微博常用的表情符号。例句 白富美 不是你想追就能追的,啊痛悟蜡。点评 歌手辛晓琪的 领悟 中,反复出现 啊,多么痛的领悟 一句。对于网友来说,人生总有一些领悟是痛过才会懂的,比如有记者提问一男生 青春是什么 该受访男生说 长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