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答题模式。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描写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一、 概括题: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
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例如《风筝》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
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如。2)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4问文章的层次。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 问文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词句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 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文中的关键词、句的位置能否调换: a、能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题。
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
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象征的作用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3、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五、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一般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
2.事理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二、把握说明对象:
1. 看标题 ; 2 .看首尾段 ; 3 .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
4. 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如《苏州园林》,说明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介绍了___的___
6.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
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三、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1.找原词原句2.注意段意、中心句。
四、(一)常见的说明方法、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二)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
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
常见题型:
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记叙文。考点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第一招人物 事件 发生了什么 典型考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感人故事的内容。第二招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典型考题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要概括出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考点二梳理文章结果。第三招按记叙的要素划分结果 事件的先后 地点的转移 人物的出现 事件的发...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牡丹区北城中学 分组学习 学案。姓名 班级 学号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记叙文。考点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第一招人物 事件 发生了什么 典型考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感人故事的内容。第二招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典型考题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要概括出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考点二梳理文章...
最近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记叙文。考点一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第一招人物 事件 发生了什么 第二招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考点二梳理文章结构。第三招按记叙的要素划分结构 时间的先后 地点的转移 人物的出现 事件的发展。第五招按总 分 总的逻辑。考点三把握记叙的线索与顺序。第六招以时间 地点 人物的见闻 某个具体的事物 感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