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八大模式及其答题模式

发布 2021-03-08 18:41:28 阅读 1654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八大模式及其答题模式孙老师。

课时安排四课时。

一、模式介绍及其答题技巧。

(一)、内容型:

关于文章内容的考查,常见的有两个考查方向。

1.文章主旨的概括。

【提问方式】本文阐发的主旨是什么?/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

【答题模式】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了……的观点,抒发了……情感。

【答题示例】《阳光的香味》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主旨。

[参***](1)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17.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

(1)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

(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

(3)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2.内容要点的归纳(分层概括)。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

)划分相关阅读区间的层次;

(2)提取内容要点相关词语;

(3)整合组织拟写答案。

(二)、结构型:

1.组织材料方面。

【提问方式】文章的题目是“已经写了……(写作重点),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内容)”?

【答题模式】

(1)看位置(与写作重点相关、相似的内容)

a.被问对象在写作重点之前,则是为了形象地引出写作重点对象,更利于人们接受;为下文做铺垫;烘托写作对象。

被问对象在写作重点之后,则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看手法(与写作重点相反、相对的内容)

a.对比、反衬。

b.突出、强调……

【答题示例】(07年安徽卷许俊文《乡村的风》)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答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

(07四川卷《焰火的变奏》14题)焰火的变奏赵丽宏。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紧随着**,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

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

14、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4分)

答。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07辽宁卷臧克家《炉火》)20.

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的写作用意。(5分)

答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题目是张家界,为什么还要写其它地方山的特点?

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鲜明地表现出张家界的山个性十足,既陡且险的特征。

2.句段作用方面。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写……

【答题模式】在回答句或段在文中的作用时,必须兼顾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1)形式方面。

结构上。a.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b.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2)内容方面。

为表达某种意思。

【答题示例】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第二段中,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的观点。

16.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背景。(每点3分)

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

司马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

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

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

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

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

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

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

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要点一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要点二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

要点三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3.层次安排方面。

【提问方式1】文章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

【答题模式】

(1)划分文章层次。

(2)归纳层次层意。

如a.记叙文归纳清楚(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时间+地点)人+事。

b.说明文归纳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c.议**归纳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的观点怎么样。

用什么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3)过渡连缀层意(可以借助“之后、然后、以及、最后”等词语)

【提问方式2】文章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的?

【答题模式】

(1)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2)这样安排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前后照应,使得文章首尾勾连,结构圆合,浑然一体;

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有很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答题示例】(07湖北卷杨闻宇《日月行色》)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1)女主人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2)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规范答题模式

四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 请概括某一段 或全文 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五 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 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 按总分 分总 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记叙文。考点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第一招人物 事件 发生了什么 典型考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感人故事的内容。第二招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典型考题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要概括出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考点二梳理文章结果。第三招按记叙的要素划分结果 事件的先后 地点的转移 人物的出现 事件的发...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牡丹区北城中学 分组学习 学案。姓名 班级 学号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记叙文。考点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第一招人物 事件 发生了什么 典型考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感人故事的内容。第二招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典型考题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要概括出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考点二梳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