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最失败的可以说是作文教学了。不是没有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而是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的身上深刻的体现。
说实话,那些作文高手不是我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身具有的天分发挥了作用。可是,有写作天赋的毕竟是少数,如何让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作文才是急待攻克的难题。因此,在这个领域里,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试着寻找一条高效的指导写作之路。
自从承担《怎样培养农村学生写作兴趣》这一课题研究以来,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我逐渐认识到作文与人生、社会阅历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自身的价值观的决定作用。因此,我一直将作文教学纳入到学生生活中去。
我试着打开他们思维的广度,拓展思维的深度,让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体现出对所选事件的理性思索。
初中学生,社会阅历还非常浅,因此,我在设置这篇写人记事的作文时,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堂课完成,而是给予他们充分的准备阶段。作文题目,我是一周前布置下去的,写《我的父亲》,并提出要求。
让学生回去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将所要写的人物了解清楚,可以去采访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同事,更深刻的了解父亲,人物形象在作者脑海中丰满起来,从多角度观察评价,形成整体的把握后再落笔成文。 此种作文意在培养和锻炼5种能力:
一、思维能力。如何对待大家对父亲的评价,如何给父亲定位,这都需要作许多独立思考的;
二、人际交往能力。接触不同层面的人,并顺利的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信息,这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三、写作能力。如何筛选素材,如何变成优化的语言表现出父亲的形象,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口头表达能力。作文完成后即在班上向老师和同学展示父亲风采。这样,做、写、说、思便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你认识爸爸吗?(一脸的迷惑)是啊,又有谁不认识自己的爸爸呢?请介绍你爸爸的特点。(学生夸夸其谈)这是你眼中的爸爸,你想知道。
在别人的眼中你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吗?那么就请你走进爸爸的生活,去感受它的另一面吧。
布置题目:我的爸爸。
调查要求:今天大家就要写一篇《我的爸爸》。与众不同的是,不是随堂写作,而是一周以后才进行写作。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你走进爸爸的身边,调查有关他的事迹。可以采访爸爸本人,也可采访妈妈、爷爷、奶奶,乃至叔叔伯伯邻居同事,并把采访内容记录下来,下周作文课带到课堂上来。 教学片段二:
一、比爸爸: 经过一周的准备,同学们获得了关于爸爸的第一手资料。挑选一件最能体现爸爸特点的事全班交流,或介绍自己采访过程中的趣事,评出最佳爸爸。
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材料是为中心思想的表达服务的。因此,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不同作用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
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记叙描写时,结合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可略写。
运用先倒叙后顺序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序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就详,写景部分该略。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爱。
“凤头——猪肚——豹尾”式。 文章开头要华美如凤头,这样才能吸引人,内容要充实如猪肚,结尾要短而有力如豹尾。
好文章有若干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已成为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
4、开头的几种写法。
①点明题旨,说明动机。这类开头,往往开门见山,或点明题旨,或交代背景,或说明动机,这类开头只有几个字可以概括,审题要准,入题要快。
②设置悬念,吊足别人胃口。这类开头,设置疑团让读者费脑筋去猜测,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性,让读者看了你的开头后,就想再往下看。
③以象征联想,寄予深意,用这种方法开头,往往会拓开思路,是文章的含义深远,给人以启迪,以深思。
④引语入题,这类开头或以格言或以俗语,或以诗文,或以说故事,或设比。这种方法可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有仿古探幽之功效。
对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和语文教师来说,写作文、批作文都是件苦差。学生面对老师的题目搜肠刮肚仍无话可说,教师硬着头皮精批细改那些学生千人一面的文章,双方都是苦不堪言。
问题究竟出在**?我认为第一,师生双方都忽视了写作“在心为志,发言为声”的生活化特点,使得写作与生活脱钩,使得写作陷入拿腔做调、矫揉造作、了无生气的误区。
第二,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缺少共同的兴趣点、兴奋点,老师出的题目自然难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第三,老师平日对写作的辅导、讲评,技巧、方法谈得较多,比如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而对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社会,体悟人生指导得少。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写作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什么不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 “事件”?在这一方面我做了一番尝试。为了让所有那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进入学生的作文,我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还真取得了一点成效。看到第一抹春绿时的欣喜,等待考试成绩时的郁闷,与父母争吵时的任性,与朋友出行时的雀跃,无一不走入学生的作文。他们不仅能够细腻地捕捉自身情感的微妙体验,也懂得了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
有个女生写了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谢谢,我要说出口》 ,文章讲述了自己曾一度不理解妈妈的唠叨,直到有一天,一段时间远离了妈妈的身边,才发现自己的无知。失去让自己幡然醒悟,站在妈妈的角度理解了妈妈的唠叨,理解了妈妈的付出,最终将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说出口。这篇文章曾打动过全班同学的心,有一位同学竟站起来动情的说“谢谢你的文章,是你提醒了我,我也正在忽视着妈妈的爱”,不少同学在此情此景下潸然泪下?
要生活就离不开与人交流,我尝试着给学生自由,让他无须顾及题目、文体、字数等等限制,有什么写什么,怎么想怎么写;启发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都成了写作的源头活水;激发学生渲染生活中的亮色,写自己的感动,也可以描摹阳光下的阴影,写自己的困惑。总之,目光可及的每一点触动心弦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我把这些想法在日常的交流中,在课文的学习中,甚至在各种形式的学校活动和校园生活中随时随地地传达给学生,把他们的心灵放牧到辽阔的生活空间里去。
学生有了一定量的写作素材储备,也就有话可说了,最重要的是有了用笔表达感情的信心。这时候,学生就是一块块璞玉,需要独具匠心地雕琢;就是一棵棵迎风招展的小树。
需要修枝剪杈、培土浇灌,这就到了我们这些能工巧匠、辛勤的园丁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投入相当的时间、精力和感情,发自肺腑地分享学生的快乐,毫不保留地为学生指点迷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作为一个老师,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有了师生间融恰和谐的感情,再命题,就显得有的放矢一些,学生写来也觉得得心应手一些。
总之,大胆的尝试让我尝到了甜头,通过学生作文,我与那么多活泼富于朝气的心灵交流沟通,写作教学已经成为我最快乐的事。
语文教学案例 作文教学
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 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 面露喜色,大声喊 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 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生 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 这个条件...
语文教学案例 作文教学
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 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 面露喜色,大声喊 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 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生 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 这个条件...
作文教学反思案例
一 案例。教学设想 打破教材的规定,联系学生生活的现实,选择作文话题。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珍惜孩子的读得感受,体现教育的人文性。不刻意追求作文的形式,不给作文的框架,主张学生自由表达,放胆想 放胆说 放胆写。课堂描述 借助冬天来临的第一场雪,引入话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雪花吗?你能说说小雪花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