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作文写作

发布 2021-03-05 19:32:28 阅读 6605

作者:曲江滨。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24年第03期。

高一作文写作**现了一个怪现象:写一次作文就**了一大批人。每次写作不少学生生编硬造、强拉牵扯编造父母离异、车祸、爷爷奶奶死亡的情节。

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很多同学写出的文章几乎都是同一事例、同一模式,毫无新意可言。到底是什么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是什么抹杀了学生自由写作的天性?我们的学生是怎么了,还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出了问题?

考试大纲中对作文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是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叶老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如何能让学生不再让爷爷奶奶在作文中多次离世呢?如何能让学生不再为文消得人憔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物是前提。学生要走进生活,积累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因此,写作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观人,观事,观景,观世故人情。鲁迅先生曾说过:

“要留心身边的各种事情,多看看,多想想,不要只看一点就写。”要做到“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细思,一挥而就。”我们同学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要用自己的双眸细心地观察身边的同学、老师……

要明白世故人情,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做个有心人。学生虽然生活圈子小,但每个人都有酸甜苦辣的人生感受,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明白一些世故人情,这也是写作的素材。同学或许会说我们囿于校园,怎能了解社会?

阅读是享受智慧的精神盛宴。开卷有益,我认为可以借助报刊书籍来弥补同学生活经验的不足。广泛阅读,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书中有李白的万丈豪情,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有陆游的金戈铁马,有苏轼的大江东去,有柳永的晓风残月,世故人情,……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多活一世”,此话一点也不夸张。其实我们同学不能以没时间阅读为借口,我们还有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充分挖掘教材。实际上我们学习的教材本身就精选了大量各种体裁的篇章,其中古典诗词,古代文言名篇很多。

如果我们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单纯为完成背诵任务去识记,而是自觉地积累,把它们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做到融会贯通,作文的写作内容会丰富很多。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以教材为本,课外延伸。比如我们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就可以联系苏轼的生平背景,将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等脍炙人口的词都积累下来。

由课本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我们又积累了很多素材。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同样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很多素材。历届感动中国的人物、钓鱼岛事件、十八大的胜利召开、f15成功起降辽宁号航母等等都可以进入我们的作文。

有了这些,我们何愁无米下炊呢?

漫谈新闻写作

漫谈期刊新闻写作的几个特点。各位领导 各位通讯员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坐在这个讲台上我很荣幸,因为下面坐的都是来自教育一线的教育专家,也都是从事过多年文字工作的校长 办公室主任,所以邓主任安排我给大家做一个讲座,实在是勉为其难。因此,我这里讲的就不称其为讲座了,就叫 漫谈 主要是和大家交流我的一...

新闻写作漫谈

一 新闻写作并不难。1 写作我们人人都会。2 新闻我们人人都接触。3 用我们的笔把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就是新闻。4 有一句话讲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你就会热爱它。二 什么是新闻?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

新闻写作漫谈

新华社 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卫敏丽。2011年11月25日。第一部分新闻写作基本要领。一 硬新闻和软新闻 从写作的角度来划分 硬新闻 时效性很强的 刚发生甚至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一般可以理解为消息 简讯 新闻综述等,它是以事实陈述为主,最典型的是手机报。软新闻 可以理解为特稿 人物特写或通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