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复习参考

发布 2021-03-03 13:39:28 阅读 4561

一、名词解释。

1.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2.训诂学:以词**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式、条例,解释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

3.训诂体式:即训诂的体制和形式。

包括,驸经的注疏、文献正文里的训诂、通释语义的专著和考订书中的训诂。其中,以注疏和专著为主。4.

疏:兼取疏通与疏记的意思。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作“疏”。

“疏”是对注的解释。

5.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音义本以释音释义为本,但也往往从事校勘。

6.章句: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作为一种注释,章句不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二、其他。

1.注疏的内容(p44~60)

出一段古注疏的文字,要求说出分别是哪种或哪些注疏内容)(1 .)解释词义(2 .)串讲文意(3 .

)分析句读(4 .)校勘文字(5 .)阐述语法(6 .

)说明修辞手段(7 .)诠解成语典故(8 .)考证古音古义(9 .

)叙事考史(10.)记述山川(11.)发凡起例(12.

)释义和叙事。

2.记住随文释义的注疏每一种最著名的著作(p34~43)例如:传,《毛诗故训传》;解,《春秋公羊解诂》何林,《春秋谷梁传集解》范宁;校:

《战国策校注》【宋】鲍彪;音义:《经典释文》陆德明(所包含的意义)

3.单释语义的专著,根据释义对象又分为几类?并结合后面的知识,记住相关著作的作者。

分为5类。(1.)总释群书语义的:

《尔雅》(秦汉之间的人所作)、《小尔雅》(无撰人名氏)、《释名》【汗】刘熙+刘珍、《广雅》【魏】张揖、《广雅疏证》【清】王念孙、《拾雅》【清】夏味堂、《比雅》【清洪亮吉】、《经籍纂诂》【清】阮元、《故训汇纂》(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转语》【清】戴震、《文始》(章炳麟)、《读书杂志》【清】王念孙、《经义述闻》【清】王引之、《群经评议》+《诸子评议》【清】俞樾(2.

)只释一书语义的:《毛诗传义类》【清】陈奂、《说雅》【清】朱骏声、《选雅》【清】程先甲。

3.)解释部分词语的:《通俗文》、《训俗文字略》【北齐】颜之推、《恒言录》【清】钱大昕、《通俗编》【清】瞿灏、《常用字训》【晋】殷仲堪、《难字》+《错误字》【魏】张揖、《杂字解故》【魏】周氏、《异字》【梁】朱育、《雅》【宋】陆佃、《尔雅翼》【宋】罗愿、《毛诗草木鸟。

兽虫鱼疏》【三国吴】陆玑、《石药尔雅》【唐】梅彪、《本草尔雅》【北宋】、《骈雅》【明】朱谋玮、《叠雅》【清】史梦兰、《别雅》【清】吴玉搢、《辞通》(近人朱起凤)、《果裸转语记》【清】程瑶田、《释大》【清】王念孙、《语助》【元】卢以纬、《虚字说》【清】袁仁林、《助字辨略》【清】刘淇、《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词诠》(杨树达)、《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文言虚字》(吕叔湘)、《虚词历时词典》(何金松)(4.)解释方言的:《方言》【汉】扬雄、《续方言》【清】杭世骏、《新方言》章炳麟、《蜀方言》、《吴下方言考》【清】胡文英。

5.)解释少数民族语言或外国语言的:《羌尔雅》+《番尔雅》(已亡佚)、《佛尔雅》【清】周春。

4.《尔雅》、《方言》、《释名》、《说文解字》四部书的基本情况(1.)《尔雅》

传说为周公或孔子及其门人所为作,后经考证,是秦汉之间的人编成的。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的词典,共分十九篇。

它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被称赞为“七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其价值在于:首先,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它将古今异言、方俗殊语以及各种名物加以全面的研究、系统的整理,汇成通释语义、粗具条理的汉语分类词典,使训诂学有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很多故训,这些故训用以解释先秦的其他作品,因此《尔雅》就成了我们学习古代文献、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

但,《尔雅》也存在不少缺点。第一,所收词语及其义项都不够完备;第二,在分类方面有些不科学的毛病;第三,在释义方法上,往往用多义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不够明确。(2.

)《方言》

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汉扬雄撰。它记载的是活人的口语。

在训诂的方法上,它每条先列举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来解释。不过,这些同义词不是属于同一词汇的,而是属于不同的各个方言词汇的,这就构成了方言的互译。所以,下面还必须说明某词属于某方言。

《方言》里,不仅方言互译是普遍现象,而且是用共同语来解释方言的。“凡语”就是共同语,也叫做“通语”。另外,对于对于当时汉语的方言,《方言》不仅作了横的描写,而且作了纵的分析。

(3.)《释名》

旧题汉刘熙撰,后认为是刘珍先有《释名》,而刘熙加以补充。

释名》共八卷二十七篇,全书所用的训诂几乎全是声训,即因声求义,从语音上去探索语源。

其缺点在于,它单凭语音这条线索,缺少确实可靠的根据,只不过是玩弄一些音同、音近、音转的词语,胡乱猜想,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虽然有很多唯心之处,但也不能就因此否定了《释名》。它保存了许多词语的古义,,记录了许多有关名物、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的知识,提供了许多探求语源的线索,;此外,它所提供的东汉末年的语音资料,可以据以考察当时语音的演变。(4.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十四篇并叙一卷,共十五卷,是我第一部字典。

它不仅对每个字的形、音、义都有说解,而且根据“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编写原则,创立了自己全新的字书编辑体例,把所收集的10516个字(包括重文),按其字形分为540部,每部建一个部首。540部之间,“据形系联”,秩然有序;而各部之内,列字之次第,则以义相连。

说文解字》从分析字形入手,用“六书”理论,把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解释文字。

音义,构成了一整套文字训诂系统,其形训、音训、义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训释字义,挖掘和传播文字中的语义信息,它为训诂学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在汉语史上,它一直被用做寻根探源之作。直至今天,它依然有许多使用价值。

当然,用今天的眼光看来,《说文解字》也有不少缺点和错误。第一,由于历史局限,书中有一些牵强附会的说解;第二,说解有讹误;第三,体例欠严谨。5.

《广雅疏证》在语言学史上的贡献。

它对《广雅》进行了系统整理,在疏证语词时不但举例翔实,而且运用当时古音研究的成果,“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为古代汉语的研究作了许多开创性工作。第一,发掘了一批语言史料;第二,纠正了前代一些错误的解说;第三,对词的词源意义作了一些有趣的探索;第四,揭示了《广雅》的某些体例;第五,校正了《广雅》的讹误。

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词义的疏通证明,把训诂原则和方法提示出来,解决了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

6.《读书杂志》上的两段文字要读懂(p103)7.对钱熙祚所作《经传释词》的跋要读懂(p118)

8.《说文解字》安排部首顺序的原则是什么?“据形系联”9.

《说》安排每一部首内的字的顺序原则是什么?“以义相连”10.“象形”“从某象形”“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某声”等分别说解那一种造字方法?

“象形”+“从某象形”(象形);“从某从某”+“从某某”(会意);“从某、某声”(形声)

训诂学试卷

课程 00819 一 解释下列训诂术语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义训 指不通过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训诂的基本方法。2.貌 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它的位置常常放在句末,它的基本格式是 甲,乙貌 之貌 意 可译为 的样子 3.读如 古代注...

训诂学作业整理

训诂学复习整理。一 训诂学简介。阅读书目 杨伯峻 论语译注 许慎 说文解字 陆宗达 训诂简论 张永言 训诂学简论 郭在贻 训诂学 许威汉 训诂学导论 齐佩瑢 训诂学概论 鲁迅1934年12月20日 致杨霁云 的信中说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 齐天太圣 大可不必动手,...

训诂学考试题纲

2011年4月训诂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p1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言部 训,说教也。注意 训 的词性 动词 诂,训诂言也。p3训诂工作是用今语解释古语。p4 诂训 多作 故训 古训 是古昔的教言之意。诗经 有 古训是式 一语。注意 诂训 与 训诂 的意义不相同。p14 贤媛 逵即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