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试卷

发布 2020-02-24 14:10:28 阅读 1342

课程**: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义训:指不通过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训诂的基本方法。

2.貌: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它的位置常常放在句末,它的基本格式是“甲,乙貌/之貌/意”。可译为“……的样子”。

3.读如:古代注音﹑释义用语。与“读若”一样,“读如”、“读若”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4.反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

5.对文:对文是古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的修辞表达方法,也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_声训___亦称_音训___2.改字的术语___破字___易字___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又称做“破读”。

3.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刘淇的__《助字辨略》_和王引之的_《经义述闻》。4.

几个字展转相训,意义相同,谓之__互训___

5.《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训诂学家__段玉裁___的代表作。

6.对《广雅》的研究,主要著王念孙___的《广雅疏证》、又《补正的《广雅义疏》。

三、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3.张揖《广雅》

4.陆德明《经典释文》

5.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四、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

今存13卷。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况。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

《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2.《释名》《释名》东汉刘熙著,分为二十七篇,是一部用声训方法推求名源的专书,也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书,是一种义书。《释名》不同于一般的训释书,它不满足于简单的解释词义,而是要解释词语音义的**。

3.《经义述闻》王引之清。

五、试对下文,回答问题。(每题20分,共40分)

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毛传》:“言志往而行正。”郑笺:

“志往谓踟蹰,行正谓爱之而不往见。”孔颖达《正义》曰:“有德如是,故我爱之欲为人君之配。

心既爱之而不得见,故搔其首而踟蹰然。”又云:“女德如是,乃可悦爱,故下文云爱而不见是也。

”(十三经注疏》上册页310,中华书局版)按:孔氏《正义》以“爱”字为“悦爱”之“爱”,其实不对。段玉裁谓“郭注《方言》作‘薆而’,‘薆而’犹薆然也。

”胡承珙《毛诗后笺》、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亦主是说,且所举证据甚坚确,可成定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说静女躲藏了起来,害得对方搔首踟蹰。从声音线索来看,爱是影母字,凡属影母之字,多有隐蔽模糊或茂盛之义(茂盛义与隐蔽义是相同的),陶诗《归田园居》五首之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依依”与“暧暧”对文,则即“暧暧”也,状渺远模糊貌。逯钦立《陶渊明集》释为“偎依留恋貌”,不确。

我们可以发现,爱、薆、暧、衣、依、庡、这些影母字均有隐蔽或茂盛之义。

1、通过阅读以上材料,用实例谈谈训诂学所包含哪些内容?2、以上材料所运用的训诂方法有哪些?请具体分析说明。

答案:1小题要点:训诂学的内容:①解释词义②注音。③划分段落、诠释大意、分析篇章结构④阐明哲学思想⑤分析句读⑥阐述语法修辞⑦指明典故和词语出处⑧考史叙事⑨校勘文字。

2:训诂方法要点: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形训,用字形说明其**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义训,用当代的词**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训诂学复习参考

一 名词解释。1.训诂 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2.训诂学 以词 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 方式 条例,解释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

训诂学作业整理

训诂学复习整理。一 训诂学简介。阅读书目 杨伯峻 论语译注 许慎 说文解字 陆宗达 训诂简论 张永言 训诂学简论 郭在贻 训诂学 许威汉 训诂学导论 齐佩瑢 训诂学概论 鲁迅1934年12月20日 致杨霁云 的信中说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 齐天太圣 大可不必动手,...

训诂学考试题纲

2011年4月训诂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p1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言部 训,说教也。注意 训 的词性 动词 诂,训诂言也。p3训诂工作是用今语解释古语。p4 诂训 多作 故训 古训 是古昔的教言之意。诗经 有 古训是式 一语。注意 诂训 与 训诂 的意义不相同。p14 贤媛 逵即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