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训诂学试题

发布 2022-10-30 14:38:28 阅读 6535

浙江省 2008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 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义训。

2. 貌。3. 读如。

4. 反训。

5. 对文。

二、填空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 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二三。

2.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除了作《毛诗笺》外,还撰写了三部著作,合称《三礼注》。

3. 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亦称。

4. 改字的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又称做“破读”。

5. 训诂的起源,应该上溯到这一点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6. 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刘淇的和王引之的。

7. 几个字展转相训,意义相同,谓之。

8.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训诂学家的代表作。

9. 学习和研究训诂应掌握等基本观点。

10. 对《广雅》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的《广雅疏证》、又《补正的《广雅义疏》。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空穴:孔穴。

2.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得失:得与失,犹成败。

3. 偶以形佳骨娴,皮媚色称。

称:匀称。4. 臣愿披心腹,堕肝胆。

堕:毁。5.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觉:觉察,觉悟。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无虑:2.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流:3. 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不如也。”

贺:4. 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

隐悯:5. 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

思:6. 举手长劳劳,二情长依依。

劳劳:7. 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隈:8. 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 与淮北之地也。

与:9.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突梯:10. 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

愧: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1. 朱骏声。

2. 司马贞。

3. 张相。

4. 张揖。

5. 裴松之。

6. 陆德明。

7. 俞樾。

8. 孙诒让。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 《方言》

2. 《释名》

3. 《经义述闻》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 15 分)

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毛传》:“言志往而行正。”郑笺:

“志往谓踟蹰,行正谓爱之而不往见。”孔颖达《正义》曰:“…有德如是,故我爱之欲为人君之配。

心既爱之而不得见,故搔其首而踟蹰然。”又云:“女德如是,乃可悦爱,故下文云爱而不见是也。

”(十三经注疏》上册页 310 ,中华书局版)按:孔氏《正义》以“爱”字为“悦爱”之“爱”,其实不对。段玉裁谓“郭注《方言》作‘薆而’,‘薆而’犹薆然也。

”胡承珙《毛诗后笺》、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亦主是说,且所举证据甚坚确,可成定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说静女躲藏了起来,害得对方搔首踟蹰。从声音线索来看,爱是影母字,凡属影母之字,多有隐蔽模糊或茂盛之义(茂盛义与隐蔽义是相同的),…陶诗《归田园居》五首之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依依”与“暧暧”对文,则即“暧暧”也,状渺远模糊貌。逯钦立《陶渊明集》释为“偎依留恋貌”,不确。

……我们可以发现,爱、薆、暧、衣、依、庡、……这些影母字均有隐蔽或茂盛之义。

2023年10月北京自考“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

a.《尔雅》b。《毛诗诂训传》 c.《说文解字》d。《毛诗诂训传名义考》

2.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其中的“异言”意思是指

a.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b.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c.古今具有不同的语言

d.奇特怪异的语言

3.《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许慎b。黄侃 c.段玉裁d。毛亨

4.《尔雅》一书共分为

a.540篇b。260篇 c.36篇d。9篇

5.下列著作属于“音书”的是

a.《方言》b。《释名》c.《集韵》d。《玉篇》

6.下列哪部书的的作者不是章太炎

a《国故论衡》b《广雅疏证》c《小学问答》d《文始》

7.训诂学史上的“变更与革新期”处于

a.先秦两汉b。魏晋隋唐 c.宋元明d。清代

8.下列哪一句的表述是错误的

a.字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b.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可能变化的

c.一个字形可以记录几个词,一个词可以用几个字形记录 d词只能用音表示,不能用字记录

9.训诂用于“之言”的主要作用是

a.以音义相通的词作训释词,从而沟通两词的同源关系

b.训释本义c.解释一定语境中的特殊义、灵活义d.表示事物的某种形

10.“声训”是指

a.标注字的声音c。用音同音近的字来解释被释字b.一声之转d。口头讲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8分)

11随文释义训诂材料的体式可分为传注类义疏类征引类、音义类。

12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本来”的意思;“训”就是引申”的意思。

13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即。

14注释结论是否正确无误,可以从语言文字客观史实等方面进行验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笔意 16互文

17训诂原理

18王念孙

19《经籍纂诂》

四、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0《项脊轩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21《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22《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3《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秦敢以烦执事

24《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五、训诂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2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注〕: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之间。殷,这里用做动词,震动。”这样注解对吗,为什么?

26阅读材料(“造舟于河”材料略)分析考证的步骤。p146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27.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训诂学试卷

课程 00819 一 解释下列训诂术语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义训 指不通过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训诂的基本方法。2.貌 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它的位置常常放在句末,它的基本格式是 甲,乙貌 之貌 意 可译为 的样子 3.读如 古代注...

训诂学考试题纲

2011年4月训诂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p1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言部 训,说教也。注意 训 的词性 动词 诂,训诂言也。p3训诂工作是用今语解释古语。p4 诂训 多作 故训 古训 是古昔的教言之意。诗经 有 古训是式 一语。注意 诂训 与 训诂 的意义不相同。p14 贤媛 逵即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

训诂学复习参考

一 名词解释。1.训诂 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2.训诂学 以词 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 方式 条例,解释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