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刚过去的高考,对英语高考备考体会如下:
一。严抓听力训练。
听力理解在高考试题中比重比较大。在内容方面来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拿的分数,尤其是对于我们学校的考生。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抓听力,把听力成为学生的“优势”得分题型,加强教与学。
听力练习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练习听力,在考试前无需“重新启动”的过程,考试时,他们就可以马上进入状态。我每天给同学们10—20分钟练习听力的时间,每周进行五次听力训练,加强指导,养成听前读题的良好习惯,培养根据关键词进行猜测的能力。老师不能仅放放磁带,对对答案,一定要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加以适时的解题技巧的指导。
听力材料可选用外籍人士所读的模拟试题,也可以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训练,听力材料要尽量保证覆盖各种话题,让学生熟悉各种话题的背景知识。精听泛听相结合,有的段落可反复听,非弄明白第一个词不可,有的则大概听听就可以了,因为泛听对培养语感很有好处。练习时要学会抓关键词语,学会**,多训练学生对数字的反应速度。
如,时间,**,日期等,并努力做到边听边分析综合。对听力测试问题的类型,即概括中心话题,推理判断,谈话细节等问题要心中有数。训练学生从多个信息中筛选所需信息的能力。
要熟悉常考的谈话内容,如打**、购物、看病、就餐、活动安排、表示看法等。并加强单词拼写练习。
二.以阅读为重心。
新高考题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型填空,语法填空还有信息匹配都贯穿了“阅读”的理念,所以,有效提高成绩,必须把阅读训练作为重头戏。我在阅读教学中有以下步骤:
1).学会基本的理解技巧策略。
一、紧扣主旨大意。
高考阅读理解的主旨大意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文章进行高度的概括或总结的能力。英语针对主旨大意类型的题,考生可以掌握以下解题策略: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快速找出主题;寻找主题句,确定文章中心思想;将首段中心句和各段第一句话连接成一个整体,得出文章主题;逆向思维法解标题类问题。
一、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快速找出主题。
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结构: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某一事件、某一理论的发展过程,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通常在首段或末段。
2、“总说-分述”结构。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在首段。最典型的是新闻报道类文章,此类体裁的文章在近年高考阅读中逐渐增多。
一般这类文章都有固定格式:城市名称(新闻社)——新闻内容。掌握一些国际知名新闻社的英文名称是必要的,路透社reuters,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e。
3、“分述-总说”结构。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在末段。
二、寻找主题句,确定文章中心思想。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主题句,对于大部分有主题句的文章来说,主题句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到了主题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大意。主题句呈现的形式有:
1、在文首。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主题,随后摆事实、讲道理来解释、支撑和发展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在文中。通常前面只提出问题,随之陈述细节引出主题,而后做进一步的解释、支撑或发展。
3、在文尾。在表述细节后,归纳要点,得出结论,以概括主题。
三、将首段中心句和各段第一句话连接成一个整体,得出文章主题。
通常有些文章会在首段提出一个重要论点,随后在各段分别进一步从不同角度继续阐述,这样我们可以找出首段的中心句,再将其和各段第一句串联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逆向思维法解标题类问题。
针对这类题型,考生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作者,遇到这样的标题,文章应该怎样写?”
策略。二、把握作者意图。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目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呢?他通过哪些语言向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感受呢?
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怎样收集、综合各种信息,体会作者的情感呢?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把握作者思路,领会文章内涵,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把握出题的角度。下面我们就分别分析一下。
一、对于写作意图的把握。
有的文章只是客观地介绍一件事或物,或各方观点,作者不发表自己个人的意见,如一些科技文,新闻事件报道等。这样的文章属于“广而告知型”。要根据客观事实答题,一是一,二是二,凡与事实不符的选项,或文中没有提到的事实,当然都是不能选的。
这样的题目难度一般都不会很大。最难于驾驭的是一些故事性、情感经历性的文章。因为作者在行文时会用到一些写作手法,如倒叙、插叙等。
往往还会有一些思想、情感的波动。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认真把握,细心体会。
1.注意连接词的使用:
2.注意一些形容词及某些特定句式的使用:透过一些形容词可以看出作者的倾向,如:
isn't that wonderful if we get there by air?(作者希望坐飞机去那里。)
某些句型表面看上去是比较级,而实际上是最高级含义。my mother decided to take me on the couldn't be better.(it couldn't be better=it's great.
意为“太好了”)
某些否定形式的句子实际上是肯定含义:we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too much.(再怎么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不过分。
)作者以这样的句子体现自己的观点:必须加大力度保护环境。
注意虚拟语气的使用。how i wish i had passed the driving test.(我多么希望已通过了驾照考试呀!)此句暗含的事实是:并没通过考试。
3.将自己想象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体会其心理感受。
4.把握全篇文脉,仔细揣摩事情发生的背景。
我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平时储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必要的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主旨或者其所渗透出的幽默感。
二、对于出题意图的把握。
1.正确理解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有些题目不是直接照搬原文的话,而是用一些另外的语言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用英文解释英文的技能。
2.以文章内容为基础进行判断。
有些题目要根据短文的内容来判断正误,这就需要按作者的思路去考虑,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现的人物的立场上予以辨析,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或认知判断。
策略。三、合理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题在高考中占很大的比重,学生在此类题型中也失分最多。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考虑文中信息并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三、具体策略。
1.通过辨认细节的技巧,找到相关的事实或证据,对这些事实或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作决定。切记:推断是以文章提供的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读者自己的意愿。
2.借助常识。在推理判断题中,我们平时积累的一些常识通常会派上用场。
3.务必要用排除法。排除法在此类题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根据在文章中找到的事实依据和常识排除错误信息,再排除和文章中一词不差的信息 (文章里的原句不会是推理判断出来的结果,但通过同义词或句型转换过的选项有可能是正确答案),最后再排除无关或偏离信息,正确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4.词句段篇,相互交融。词的理解要放在句子里,句子的理解要靠段,段的理解也离不开篇。
单独说floor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she was floored to see her own name and address inside the cover,in her own handwriting…这个语境里是surprised的意思。因此不能独立地看某个词或某句话。此外,学生对一词多义或一些习语的积累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靠同学们课下多下工夫了。
5.平时扩大词汇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词的深刻内涵。从措辞去寻找文章的感**彩,猜测作者的态度或写作意图。
现仅举一简单的例子。when the phone finally rang,he leaped from the edge of his chair and grabbed for it.从这几个词我们能形象地看出他等**之久,紧张迫不及待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之重要,这正是作者的真正意图。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默读习惯 2.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
三.打好写作基础。
首先,无论是基础写作还是读写任务,明确写作要求,要点齐全。主要类型:说明文字型、图表型和图画型,议**四种,对写什么(作文内容或要点),怎么写(行文和语言)在头脑里面应该有一个清醒的思路。
其次,训练考生应该从遣词造句角度多下工夫。词法上,要尽可能地运用已经学过的而且比较熟练的词组、短语或成语,要在使用动词、非谓语动词、副词和词语活用等方面多用笔墨;句法句式上,要求变换各种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句、感叹句、省略句、各种从句和固定句型等,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务必确保在没有错误的前提下作一些适当发挥。
而且,要注意不要出现中式英文。例如,我们知道represent是代表的意思,可是“代表某人作某事”用的却不是represent,而是on behalf of。为什么呢?
仔细看一看,发现represent的意思其实是“(经推举)作为……的代表”,根本没有represent sb to do sth这种形式,这种形式完全就是中式英语。就像中国学生在英国见到朋友不用how do you do打招呼,而说did you h**e dinner(你吃了吗)一样可笑。
第三,行文连贯是阅卷教师比较看重的一个方面。为了使文章在整体上结构严密,浑然一体,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应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甚至段落与段落之间,恰当地使用一些过渡性词语。
另外,连接两个句子要用连词或连接词。
在交卷前,考生务必将写完的作文阅读两遍,认真检查:
1)是否有语法和拼写方面的错误。
2)是否有动词时态、语态方面的错误。
3)是否有中式英语等等。
自高考复习以来,我就强调学生从以下方面着手:
1、打好词汇语法基础:要回归基础,重视词汇,句型,语法基础知识的复习与积累。
语文作文高考备考的反思
作者 周晓玲。新教育时代 教师版 2017年第11期。摘要 把学生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二者完全对立起来,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在指导学生作文备考时尤其容易陷入误区 1.作文备考是作文教学 2.作文备考是写作理论备考 3.考场作文等同于作文竞赛 4.作文跑题是学生能力水平问题 5.作文速度是靠限时写作训...
高考英语的备考建议
作为高考中唯一的一门外语类科目,英语也一直在北京市招生考试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20xx年高考英语科目中,体现出 中西兼顾 的特点,考生需要用英语描写和阐释中华传统文化。20xx年英语考试大纲的调整传递出主要信号 在英语学习上重视和突出中华传统价值观,重视语言应用,回归了英语作为语言功能的本质。...
英语备考反思
2018年首轮高考备考会心得体会。郭红娥。2018年八月有幸听取了临一中张老师的 分析高考,反思备考 的讲座,张老师首先分析了2017年高考试题,并 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注重英语基础知识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并与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了她的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