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专插本

发布 2019-07-22 17:26:40 阅读 2262

1信息: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历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据特征的抽象符号。数据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因为其确切含义往往不明显。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历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4有形收益:包括销售额的上升、存货成本的下降、可度量的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

5无形收益: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士气大振、更好的顾客服务。

6有用信息的特征:(1)必须是质量较高 (2)必须是及时的,管理者一有需要就能获得 (3)必须是完全的和相关的。

注意:(1)质量是有用信息最重要的特征。高质量的信息必须是精确的。清楚是高质量的信息的另一个要求。

2)及时,多数管理工作需要及时的信息。管理者只要有需要就能获得信息,是对及时信息的首要要求。

3)完全。信息要想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那么它必须是完全的。信息的完全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信息的范围必须足够广泛 ②简洁和详细是完全性的另外两个要求。

7信息管理工作:(1)信息的采集 (2)信息的加工 (3)信息的存储 (4)信息的传播 (5)信息的利用 (6)信息的反馈。

8信息的采集: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比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9信息采集的重要性:

1)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2)信息的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是信息采集的后续工作。信息采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信息管理工作的成败。

10为了使信息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采集的目的(2)界定采集的范围 (3)选择信息源。

11信息的加工:指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

12信息的加工步骤:(1)鉴别:指确认信息可靠性的活动 (2)筛选:

指在鉴别的基础上,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取舍的活动 (3)排序:指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按照惯例这所偏好的某一特征对信息进行等级、层次的规划活动;(4)初步激活:指对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开发、分析和转换,实现信息的活化以便使用的活动 (5)编写:

信息加工过程的产生环节,是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编写,便于人们认识的活动。

13信息的存储: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14信息存储的三层含义:

1)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将加工后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

2)对这些载体进行归类,形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

3)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是信息及时得到更新。

15信息的存储工作应注意:(1)准确性问题 (2)安全性问题 (3)费用性问题 (4)方便性问题。

16信息的传播:指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

17信息的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

1)目的更加具体。大众传播的目的是向社会公众传播各类信息。组织中的信息传播是管理者的有意行为,是为了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而进行的。

信息接受者必须按信息的内容去行为或不行为,以保证传播目的的实现。

2)控制更加严密。大众传播针对传播过程进行控制,对受传者的控制是间接地。主要的控制工作体现在提高传播信号的质量、分析受传者的心理、按受传者的心理与需求进行信息编码等。

组织中的信息传播除进行以上这些控制之外,还要直接、严密的控制受传者的行为,以保证传播目的的实现。

3)时效更加显著。大众传播虽然强调传播时效,但如果传播不及时,传播者所受的负面影响有限。对组织中的信息传播来说,如果在被管理者需要按某种信息去行为或不行为时,或者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某种信息时,该信息没有传播到位,就会造成直接损失。

18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1)传播主体的干扰 (2)传播渠道的干扰 (3)传播的客观障碍的存在。

19信息的利用(信息的利用程度与效果是衡量一个组织信息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指有意识的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过程。

20信息的利用过程步骤:

1) 管理者在认清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判断什么样的信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 对组织目前拥有的信息资源做梳理,在此基础上,判断所需要的信息是否存在。

3) 如果组织中存在需要的信息,则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不存在,则需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对现有信息的开发,整合来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要求;如果不能。则要考虑重新采集信息,回到信息管理的源头。

21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努力做到:

1)善于开发信息

2)为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3)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

22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尽力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1)信息孤岛 (2)信息过载。

23信息反馈:指对信息利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信息的利用符合预期的过程。

24信息反馈三个环节:反馈信息的获取、传递和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25信息反馈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2)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3)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26信息系统的要素:(1)一般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其中输入是系统所要处理的原始数据;

2)处理是把原始数据加工活转换成有意义和有用的信息过程;

3)输出是系统处理后的结果,即有意义和有用的信息;

4)反馈是指当管理者对输出的结果不太满意或不希望得到更好的结果时,对输入进行调整;

5)控制是对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等过程进行监视,是这些过程保持正常。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考核方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信息管理与运作 课程考核方案。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课程是 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专科 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的最新发展,掌握企业信息化相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具备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的基本思想 ...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考核方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信息管理与运作 课程考核方案。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课程是 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专科 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的最新发展,掌握企业信息化相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具备信息化管理与运作的基本思想 ...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之所以能够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因为它自身就包涵着信息。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 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