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发布 2019-06-03 02:25:40 阅读 4507

青少年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冉某,男,2023年6月出生,初中肄业,现居家中与父母同住,待业中。

二、案主主要资料。

一)家庭背景。

案主出生在单亲的农民家庭,父亲健在,初中毕业文凭,母亲在案主刚出不久去世。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常年在外打工。父亲性格刚硬,平日对儿子管教严厉,若案主表现不好,会对案主动粗,父子间经常产生激烈矛盾或冷战。

儿子疏远父亲,父子关系冷淡。案主哥哥外出打工不在家,久而久之,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案主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主要经济**为家中种植的农作物(麦子、玉米、烟叶)所得,父亲偶尔也会出去打短工赚些微薄收入。

二)个人情况。

案主在读初中时,脑子比较聪明,但是比较顽皮,爱挑战老师的学识。然后是旷课、与学生打架等,违反校规校纪,2023年因为与老师发生冲突被学校劝退。肄业在家的案主不但没有积极反省,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或者帮家里干活,反而整天和村里的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学会了吸烟、喝酒和打麻将等。

最后发展到偷跑出去,很久不与家人联系。

三、主要问题

一)行为问题

案主上初中时,爱“挑战”校规校级的高度,还有打架的恶习。肄业在家时,又与镇上的无业青年交友,染上吸烟、喝酒的坏习惯。有暴力倾向,遇到问题,经常靠拳头来解决。

整日和同镇的朋友外出游荡,晚上也不回家。

二)生活态度

案主对未来没有计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平时自由散漫,不爱受束缚。虽然明知自己的许多行为都是不对,却又无所谓的心理。生活态度闲散懒惰,不思进取。

三)心理问题

案主处于青少年的叛逆时期,叛逆心理极强。对父亲严格的管教方式产生一种报复心理,渴望母爱的愿望强烈。爱讲朋友义气,找到一种认同的意识。

四 、 相关问题。

一)家庭因素。

案主从小失去母亲,对家的意识理解的很浅薄。案主哥哥又在家呆的时间很少,家人在一起聚的时间很短。案主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对整个家庭存在的意义。

而且案主的亲戚们都与案主家的关系不是很好,对案主的关爱缺少,导致案主对亲戚们很仇视。

二)社会因素。

案主成长的社会环境不良。村里打麻将的恶习席卷了全村,很多人都学会打麻将。

五、分析问题。

导致案主问题的原因十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格因素。

案主的个性表面上属于乐群外向型,看似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与人相处和适应的能力较强,但本质上却相当的固执、自负,希望自己行为能够支配引导他人而不是被人支配引导,所以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劝导;心思过于活络却对未来没有可行的系统规划,导致学习和生活的混乱;性格比较偏激执拗,无受约束的意识,导致行事鲁莽冲动,不顾及后果。

二)家庭因素

1、沟通方式。

案主的父亲为农民,受教育水平低,知识层面有限。在与案主沟通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案主的生活起居、思想教育存在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鞭长莫及或者疏于管教的地方。

2、管教方式。

案主的父亲对其管教比较严厉,这种’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暴力管教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案主对问题的应对方式。而且案主的母亲又去世,更没有人对这种方式提出质疑,关心案主。滋长了案主的报复心理和不良行为,导致父子关系的紧张。

进而使整个家庭的气氛陷入一片低沉。此外,当案主出现问题时,父亲不能及时用正确的方式应对。

三)学校因素

案主就读的初中未能尽力帮助案主改正不良行为,而是以“劝退”的方式将问题推向社会,案主从此更加确少管教,与一群情况相似的朋友游荡在社会上,进一步加深了他的不良行为。

四)社会环境。

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年越来越多,上学的小孩受其影响。“辍学回家,外出挣钱”的思想也很流行,案主也有这想法,想去外边闯。

六、服务**模式:心理与社会**模式。

该模式更多的是一种认识方法,主要用途是通过认识和理解人及其发展过程,来认识问题的根源,以对症下药。 该理论模式的假设:

一)对人性的假设。

心理与社会**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开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案主的问题就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因素质综合导致的。

二)对求助者问题假设。

心理与社会**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的人际关系的适应。第二,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使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出现偏差。

第三,求助者的问题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心理与社会**模式强调,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时要把求助者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既重视求助者问题的形成原因,又要重视求助者当前人格的强度。本人认为案主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他早年母亲去世,缺少母爱,内心比较冷漠与强硬的。

父亲又比较严厉,案主的叛逆以及童年时期父亲的严教使其产生不满的情绪,导致父子关系恶化.而且案主比较自负,自认为很聪明,爱与老师较真,导致被老师讨厌。甚至在课堂上与同学争执打架,严重影响课堂秩序,最终被校方勒令退学.

三)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心理与社会**模式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心理与社会**模式强调,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角色的扮演,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认为案主如果擅于与人交流,好好与父亲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父子的关系会有很大的转机。

四)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

心理与社会**模式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因此,心理与社会**模式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潜能,使求助者健康成长。本人认为案主是有价值的,具有挖掘的潜能。

且在帮助案主分析处理问题时,采取积极鼓励策略,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该理论模式的目标是理解及改变人或其所处的环境,或两者同时进行,即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相结合。人是作为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整体的一部分,所以,整体中任何一部分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

该模式强调采用多种**技巧帮助求助者。对于求助者的行为改变既可以采用非反映性的支持、直接影响和宣泄等技巧,也可以使用反映性的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等技巧。心理与社会**模式认为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

该模式的实施程序可分为五个阶段:初步接触与建立关系;资料收集和问题评估;制定目标和服务方案;实施服务计划;结案与评估。这五个阶段在实际工作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是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

七、工作计划。

总体目标:使案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进取。减少案主打麻将,外出闲逛的时间;鼓励案主能够参加某一项技能培训并能顺利取得结业证书;缓解案主与父亲之间的矛盾。

工作计划如下:

一)与案主接触,建立初步的专业关系;同时观察其家庭环境,收集相关资料。

二)通过会谈进一步巩固专业关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并进行诊断,找出案主的主要问题。

三)根据诊断的结果制定工作目标,与案主签订工作协议。

四)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技术以促进案主的改变。

五)结案,评估案主的改变,恰当地处理分别情绪。

八、服务过程。

第一次:以建立个案工作关系为首要目的。由于我与案主是在同一镇长大的,很熟悉其情况,收集案主的相关资料也很容易。

用方言与案主父亲沟通起来也很亲切、方便,建立起工作关系很顺利。之后,正在外出闲逛的案主,在父亲打几通手机催促的情形下,才愿意接听的**。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匆匆挂掉**。

评估:**交流前,准备没做充分,没有很好地针对案主性格制定谈话测略预期目的未达到。但是,与案主父亲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得到其大力支持.有利于我获得案主的全方面资料,为下次访问奠定了基础。

下次计划:先与案主父亲取得联系,确定案主在家,情绪稳定。整理出案主资料,并细心分析,方便下次上门访问。确保谈话进行顺利,进一步确立与案主的工作关系。

第二次:对其性格进行分析,制定了谈话策略。从其近况入手,引出话题,经过进一步交流,使案主原来流露出的“过一天算一天”的思想有了转变。

案主还表示过了年就去县里边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案主父亲也表示支持案主这一想法,对其充满信心。

评估:此次谈话,局面打开,关系建立,效果较好.

下步计划:继续跟踪深入,监督案主的行为态度改变。

第三次:与案主父亲进行深入交谈,了解案主父亲性格严厉以及对案主严加管教的真正苦楚.案主父亲中年丧妻,既当爸又又当妈,想把儿子教育好。没想到,却适得其反.我对案主父亲想法作了简单分析,给了其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

案主父亲也表示接受,会改变对案主的管教方式。了解到案主已经减少去打麻将的次数,也积极帮家里干活,生活态度稍有改变。

评估:此次谈话有利于改变案主与父亲的关系.案主的生活状态也会有更好转变。

下部计划:继续与案主交流,更进一步了解其真实想法。

九、成效评估。

通过多次交流,最后听案主的父亲说案主的行为态度得到改变、价值判断有所改观、自控能力有所提高,原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心理与社会**模式,有很多不确定的复杂易变的因素,以及含糊而弹性的评价指标(概念的可操作性不强),始终让人不能对本案的疗效抱有过分乐观的态度和期望。而且也很难确定案主取得的疗效一定都是由于工作者的心理与社会**模式贡献的。

有些心理问题和疾病,可以自然痊愈,也就是不治而愈。可能,是多种环境、条件、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点,真的很难鉴定,至少当前的心理学研究还无法“搞定”。

十、个案反思。

工作者对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理能力需要加强,工作疏忽可能导致漏洞和不良后果。其一要保持对案主的关注;其二要认真对待工作;其三要保持敏锐度,反应快速度;其四要防范和杜绝问题的产生。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应有机结合,除了针对个人的问题开展工作,环境的改善(如本案中家庭关系的改善)也能使个人发生积极的改变。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案例1小明,男,16岁,14岁之前生活在县城,家中排行老二。他的父母都是小学文化水平,终日忙于做一些小买卖维持生计,无暇顾及他和哥哥。通常,在他们犯错误时,父母常采用打骂的方式。小明12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以后,母亲也因体弱多病无力照顾他们。14岁这年,在亲戚的帮助下,小明去了该城市的一所中学读...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A

个案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案主李某,女,今年18岁,武汉人,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 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的个案分析。一 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 盛某,女,66岁。近几年一直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卧床不起,手脚等都因病严重变形,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靠老伴的帮忙。盛某的儿女也因在外工作,不能常常来看她,老伴也会常常出去散步或是有事出门,她一个人在家时间久了,有些闷闷不乐,无所事事。盛某以前是个很勤劳很懂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