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引领:本单元所选散文,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底蕴,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课题:谈生命。
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学情分析: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熟读散文的基本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显示:
挟卷(xié)芳馨(xīn)怡悦(yí)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
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多**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
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质疑问难,合作**。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
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美在诗意。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四、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赵丽宏。
一。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
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四。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七、课堂总结: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八、布置作业: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2024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
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九、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十、课后反思:
课题:那树。
教材分析:《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1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作主题演讲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素质。3 使学生学会自信 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 连贯 不偏离话题。4 培养学生写作演讲稿的能力。1 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分组进行,教师调控,注意分组大体均衡。2 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作主题演讲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素质。3 使学生学会自信 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 连贯 不偏离话题。4 培养学生写作演讲稿的能力。指导与建议。1 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分组进行,教师调控,注意分组大体均衡。2 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
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作主题演讲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素质。3 使学生学会自信 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 连贯 不偏离话题。4 培养学生写作演讲稿的能力。指导与建议。1 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分组进行,教师调控,注意分组大体均衡。2 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