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特点分析。
全卷共三个大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二、阅读(50分);三、写作(50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内容:本试题涵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内容。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简单分析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一、积累与运用(20分)
6、仿写诗。(2分)考察学生对诗歌仿写的能力。
8、分析获奖词(4分)(二)、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一、积累与运用。
第6题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仿写少,不能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抓住关键;
第7题失分较多,学生平时练笔较少,思路简单。
二、阅读。这部分既包括诗词阅读,又包括现代文阅读。失分较多的是课外诗歌《跨越百年的美丽》,主要是意思能够理解,但答题细节不够好。
另外,课外阅读《为自己减刑》失分也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答题不够规范和不能读懂文章的深层内涵。
三、作文。根据一则故事写出启示。
很多同学能够写自己的切身体会,但文辞不够优美,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三、今后教学建议
1、关注语文积累与运用,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语文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要继续加强汉字书写的规范化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古诗文默写要加强对词句的理解,避免错别字。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考试时仔细审题的习惯,作文要写题目的习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保持文面整洁、书写端正和清楚的习惯等等。
2、加强课内外现代文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阅读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而要把它放在整篇文章中去审视、观照。现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课文整体,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作综合的分析。
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议议,由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仔细体味,从而得出属于他自己的**成果,而不是教师对课文做静态的分析。教学要沉入语言,就是要深入理解语言的用语环境,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效果。要不断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注重规律,培养语感,落实文言文课堂教学。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可以早早地计划读背,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落实积累;可以增加一定的阅读量,尤其重视课文内新掌握的字词现象在课外的语段中的灵活运用。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时课堂上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句式特点,文意把握等粗枝大叶,建议我们的文言文学习课堂落到实处,落实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只有课堂内充分理解才能慢慢沉淀积累,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 ①加强审题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认真审清题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水到渠成。
②选材方面,平中见奇。要善于从多角度挖掘材料的内涵,一般事例要学会深化、点睛,使之平凡之中显新奇;当然最好是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题材。 ③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组材方面要多推敲,**如何更好地安排写作顺序、组织好材料、处理好详略、突出文章的重点等。
尤其是学会多角度构思,如从横向、纵向方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注重平时的引导。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并贯穿到平时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
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试卷
大冶市2015 2016年度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第 卷 选择题共20分 第 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1.如图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3.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雾...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
2 我的叔叔于勒 作者国籍 选自 采用第一人称,以 我 一双清纯的眼睛,真是地摄入了19世纪国社会的。的主人公是揭露了这个社会人际关系是一种。3 在烈日和暴雨下 选自的祥子的任务命运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段的祥子后来的祥子又变得 虽然如此,在本文中任然表现了作者对老北京底层人民的同情。4 诗经 是...
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第二节
第二单元第二节氧气。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2 氧气的化学性质。由以上实验可归纳出结论好规律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3 氧气的检验。理解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运用这些性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