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运用班班通教学案例

发布 2020-12-17 17:28:28 阅读 1630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运用班班通教学案例。

辛艳萍。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我基于对课文特点和学生状态的深刻分析,事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班班通,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激发情感、形象体验、整体感知。

首先通过班班通中的录像,展示出"黄山"其中的一个画面,然后根据归类识字[1],学生所获得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屏幕上的画面相互对照,感知这就是"黄山"。接着教师提问:"谁去过黄山?

""谁在电影电视里见过黄山的风光?"学生回答的不够准确,完整。师说: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黄山游览一翻,你们高兴吗?学生非常高兴!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放录像"黄山奇观"风光片,秀丽的风光与录音范读相结合,感染了学生,激发学生乐学兴趣,进入了情境,心弛神往、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情境之中。2.艺术开篇,解题定向,创设情境。

黄山奇石》一课的课题,我设计在讲完第一自然段才出示完整的。在教学中,对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通过对两个词语的分析鉴赏、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就在这时板书"奇石",此时,课题出示完整,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的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呢?

学生在设计的情境中开始积极主动的学习。

3.电教运用,有利于感性向理性认识的飞越。

如教学《黄山奇石》第二段,通过读、品词析句,让学生感知"仙桃石"的神奇有趣之后,教学时,我提问:"这块石头像什么?"学生回答"像桃子"我又问:

"这块石头非常像桃子,那就叫它桃子石不行吗?为什么叫它'仙桃石'呢?"学生展开了想象"平常的人无法把这么大的桃石搬上山,是神仙从天上把天上的仙桃扔下来,变成了仙桃石可见,学生已是"语悟悟其神" ;这从学生朗读时流露出来的喜爱之情和惊叹之语也可看出来,最后教师问: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从而学生明白了作者怎样写。在学习完课文描写的四种奇石后,通过班班通中的录像再观4种奇石的真实画面。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真实的影像进行对照,后经赏析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思维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4.总结学法、指导迁移、形成能力。

黄山奇石》一课,二、三、四、五自然段描写奇石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奇石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根据想象起名字"。我在班班通电脑上点击出学法规律,让学生开动脑筋,师说:"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给奇石起名字,反过来,知道奇石的名字,也可以想象奇石的样子。

"学生通过讨论,最后按老师出示的写法,叙述"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这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形成,就一定能达到质的飞跃。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抓住“奇”教黄山奇石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抓住 奇 教黄山奇石。读课题后,有学生问 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 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二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课。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1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 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

教学反思。江永县第一小学欧阳燕梅。黄山奇石 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石头,景色神奇,十分有趣。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一 体现 自主 合作 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作用,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