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2-17 10:10:28 阅读 5710

小学二年级《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篇1】《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

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列宁寻找的线路。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在张主任的悉心指导下,本课经过了两次修改最终定稿。确立了两大任务:识字写字、学文。

识字以随文识字为主,从开课的诗句引入,再到通过创设情境:老师看到孩子们读得好认真,把睡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都读醒了!可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宝宝特别的调皮,它们躲进这三句话里不肯出来了。

你能把这三句话读正确吗?相机随文识字、写字。学文的重点直接放在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摆一摆、说一说,理清列宁寻找的线路,学会有序表达,突破本课的难点。

《蜜蜂引路》一课我前前后后一共上了三次,每上一次对我来说都有不少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每一篇课文,在备课时构建要有整体性,不能零散。

第1页。课堂思路要清晰,每个环节的设置要有目的,能做到相辅相成。每一个板块的教学要有层次性,每一步想达到什么目标,老师自己心中要有数。

过于独立的环节让人感觉既脱离里了文本,又使整堂课凝聚力不够。比如:识字写字环节在教学中要多以随文识字为主,单一的集中识字就感觉比较零散。

当然,我还是认为,最好能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做到互补。

二、识字教学形式要多样。抛开我们平时最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方法,老师还应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创设更多的识字情境。比如,本课的“莫”字教学:

a生活中识字。师:列宁住在?

(莫斯科附近的小山上。)出示“莫斯科”读,**展示,师叙述: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是世界著名的古都。

莫斯科修建了一座座漂亮的教堂,叫——莫斯科教堂。莫斯科有一种用木头制成的娃娃,既好看又好玩,在当地非常有名,叫——莫斯科娃娃。

b“莫”的意思。师:其实“莫”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意思,谁来读?

“早上到校,莫迟到。”在这句话中“莫”的意思是?(不要,别。

)你也能试着填一填吗?“上课听讲,莫( )课间休息,莫( )上下楼梯,莫( )讲究卫生,莫( )老师刚才也填了,拍着手读一读。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灵动起来,孩子们也会印象深刻。

三、写字的教学要讲究策略。二年级下期每一课的生字。

第2页。很多,老师并不需要每个字一一讲解,那样做时间根本不够,孩子们也一点不感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动脑筋,找易错字,找有典型特征的字,找教一个能带动一类字写法的字。

指导的方法也不尽一样,不同类型的字指导的方法各不相同,如:“蜜”“蜂”的教学区别“虫”,虫字旁扁而宽,虫字旁瘦而长。左中右结构的字“附”找准关键笔画给字定好位。

“附”的单立人,一撇一竖站中间。“派”字注重观察撇的变化,还借助顺口溜帮助掌握:一撇平平像草帽,二撇斜斜像滑梯,三撇平平靠右站,四撇短短像笔尖。

四、课文的教学要提炼重点,不能为了面面俱到而串讲。重点部分的指导也要有层次,做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如本课内容就以第三段的教学为主。

教学中老师引导孩子读一读、勾一勾、小组合作摆一摆、用关联词“先…….再……然后……”说一说、角色转换想一想、最后再连起来说一说。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摸清列宁寻找的路线,走进列宁的内心,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感受列宁的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教学目标自然而然就达到了。

五、灵活的课堂超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倾听的习惯,只有认真听了,才能清楚地掌握课堂的走向,了解孩子的学情,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更好的达成预期的目标。课堂上,面对不同学生的千奇百怪的状况,老师还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引导孩子学有所获,整个课堂也能按既定的思。

第3页。路行进。

总之,在教学的道路上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多学多听多问多反思,真真正正做到无愧于自己所钟爱的“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篇2】《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并组织学生讨论。

一部分学生认为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知道蜜蜂会引路的,因为列宁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向导就是领路的人,蜜蜂是向导,所以蜜蜂会引路。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因为列宁仔细观察,又认真地想:

蜜蜂的家一定也是养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列宁是这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虽然蜜蜂也有功劳,但主要还是列宁自己的功劳。我告诉他们每位同学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两方同学都是胜利者,但是认为“蜜蜂不会引路”同学的表现更佳,因为他们能认真读课文,细心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

另一方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课文中,列宁这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我的话刚说完,下课铃就响了。课已结束,同学们却还沉浸在热烈的讨沦气氛中。这节课,学生们通过对“蜜蜂会不会引路”这个问题的讨沦,不仅了解。

第4页。了课文内容,连词语的理解也迎刃而解,他们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知识,我在心里深深地感谢刚才那位同学,为我找到了这么好的教学契机,使这节课取得了这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到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教师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多给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回报。【篇3】《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情节简单: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利用此规律找到了养蜂人。这篇篇幅短小的课文给我们的价值引领并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列宁的赞颂,从生命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本文的教学更多的要渗透“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积极动脑,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的**意识。

语文教学要体现扎实、灵动,首先需要在教学的预设与操作上要做到扎实而灵动。本设计中我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点定位在“发现”,通过读、说、摆、演、找等儿童化的活动,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发现列宁的发现—发现线路图—发现列宁思维过程—发现文本中的近义词等等,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实现实与活的融合。

第5页。在这个教学设计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我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

这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我请学生边读便找,发现了哪些景物,再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

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他发现小房子后又是怎么想的?这样改变了以往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我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只有紧紧地围绕学生,多给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第6页。

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 蜜蜂引路 教学设计。蜜蜂引路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会写9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及偏旁 弓 积累词语 附近 常常 谈天 往常 亲自 果然 惊讶。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

二年级语文下《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一

二年级语文下 蜜蜂引路 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a.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引应该读y n,不读y ng ...

二年级语文下《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一 1

1 学会本课的生字 新词。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二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 投影片。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猜一猜 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 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 揭示课题 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 蜜蜂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