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米和厘米”的复习。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米和厘米”的认识,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和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
3、情感与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量、画线段。
学习难点: 会量、画线段。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刻度尺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
教学程序。一、 米和厘米的复习。
1、 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2、 表象与进率。
厘米有多长?(用手指比一比)
1米有多长?(用手臂表示)
米是多少厘米呢?
板书: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3、 估计与测量。
1)、说一说线段都有哪些特点?
复习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复习测量方法。
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看书上p103---5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4)、用尺子测量书上练习第5题的长度。
5)说一说改如何画线段,比如如何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小结:从尺子的零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5厘米处,并且要注意线段两端的端点不能漏了,然后要标上这条线段的长度。
6)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二、 综合练习。
1、 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 小组合作完成第10题。
3、 随堂练习。
三、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米和厘米”的复习。
1米=100厘米。
课题:“角和直角”的复习。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
3、情感与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角、直角,会画角。
学习难点: 认识角、直角,会画角。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三角板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复习第三单元的知识。
教学程序。一、 复习角与直角。
1、 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画出一个角,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边)顶点。
边)2)、说说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角。展示: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比直角小的角。
4)、说一说身边的角。
2、 直角。
1)、怎么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呢?(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2)、说说身边的直角: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3)用三角板画出一个直角。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5)、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第二课时。三、 综合练习。
1、 组织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 随堂练习。
1、用三角板在下面的线上画直角。
2、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2)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3)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角和直角”的复习。
课题: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进位加和退位减。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程序。一、计算。
1、 口算:(出示卡片)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3、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4、学生小组内交流。
5、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a 相同数位要对齐;
b 从个位算起。
c 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
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6、巩固练习,第101页第1题第二小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7、练习,列竖式计算
二、综合练习。
1、完成103页第1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2题,笔算在练习本上。
3、复习:1)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例如:5比3多多少?
2)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4、完成103页第3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5、随堂练习。
三年级植了8棵树,四年级植的树比三年级多15棵,五年级植的树是三年级的3倍。
1)四年级植了多少棵树2)五年级植了多少棵树?
(3)三个年级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三、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不同点:笔算加法:( 进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笔算减法:( 退位: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
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学习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根据乘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教学程序。1、知识回顾。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得牢。
说明: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 )六九( )四十二……
5、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图)一共有几个?
1)用加法、用乘法分别怎样列式?
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如:5+5+5+5 表示: 5 × 4或4 × 5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计算比较简便。(强调: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2)指明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哪些乘法口诀的得数一样?
三四十二六六三十六三八二十四。
二六十二四九三十**六二十四。
二八十六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四四十六一四得四一六得六
6、辨析:(1)求6个7的和,是多少?
(2)6和7的和是多少?
7、练习。把5×4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写出积是24的两道乘法算式。
2、综合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复习倍数的含义: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3、完成102页的第3题、107页第12题。
4、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
5、课堂总结。
6、随堂练习。填+、—
最大能填几。
三、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乘法口诀的得数相等。
三四十二六六三十六三八二十四。
二六十二四九三十**六二十四。
二八十六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四四十六一四得四一六得六。
课题:“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复习。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九 亲近大海 统计与可能性。信息窗1 亲近大海。主备人 崔维红备课日期 11.18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 分类统计,书第101 103页。教学目标 1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2 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重点 难点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标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九单元
二年级 上 数学 教学设计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课题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第 单元第 课第 课时。长颈鹿与小鸟。分析交流。课型教学用具。讲授课多 课件。进一步体会除的意义,并掌握用6 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熟练并应用6 9的乘法口诀求。教学重点。商。建立解决除法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主备教师 李翠仙。一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笔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正确地进行计算。2 对所的表内乘法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熟记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基本计算。3 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测量。4 使学生学会在几何...